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647.9亿元,增长10.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民营企业缴纳税收2190.4亿元,增长5.5%,占全省税收的比重为68.2%。民间投资17260.4亿元,增长17.6%,占全省投资比重为72%,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5.2%。
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2015年,我省围绕政策落实、创业创新、优化环境、服务主体等重点任务,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促进了全省民营经济企稳向好发展,尤其是在强化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方面,举措得当,亮点颇多。
创新政策增添动力
记者了解到,通过《安徽省小微企业续贷过桥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截至2015年底,省及各市县建立过桥资金池36.71亿元,累计帮助1589户企业解决过桥贷款102.13亿元。同时,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截至2015年底,全省“税融通”累计为1140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37.12亿元。
支持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截至2015年底,全省83家农村商业银行股本中民营资本持股占比86.78%;全省63家村镇银行股本金额中民营资本持股占比76.89%;全省446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中民营资本占比超过80%。截至2015年底,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01.96亿元,同比增长14.94%,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增速0.06个百分点。
融资担保保障有力
深入推进“4321”的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合作试点,重点支持开展小微企业和农户单户融资2000万元及以下的担保业务。截至2015年底,已覆盖全省16个市,89个县(市、区),合作银行100余家,合作担保机构113家,放款281.87亿元,服务企业5542户,户均508.6万元。
建立安徽省中小企业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5亿元,发放小额再担保支持贷款1967笔、金额52亿元。制定《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中小企业专项贷款风险准备金暂行实施细则》,累计为203户产业集群专业镇龙头企业担保流动资金贷款5.7亿元。
融资服务平台发力
实施 “网融e+服务万家”行动,2015年开展近50场电子商务和融资人员培训,帮助1200余户企业搭建起电商平台,协调100余户企业利用大数据融资。完善“安徽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评价体系”,入库工业企业1500户;建立“安徽省优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评价体系”,有300余户企业参与评价并向金融机构推荐50户。2015年10月31日,省经信委与徽商银行、省农信社联合社合作,成立省小额票据贴现中心,截至2015年底,已实现贴现40.4亿元。
此外,我省还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开展直接融资。 2015年新增7家民营上市公司。引导民营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截至2015年底,721家民营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企业减负倾心倾力
记者还了解到,在为企业“造血”的同时,我省还大力为企业发展减负。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2015年清理取消越权设立、涉企收费清单之外的各类收费(事项)41项,年减轻企业负担约3.2亿元。下调企业反映过高、收费体量过大、实际服务成本较低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年减轻企业负担约2.7亿元。落实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年减轻企业负担15亿元。
我省还对民营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奖补,2015年共奖补62家企业102个标准,奖补资金1720万元。 2015年,全省国税、地税系统为22.39万户小微企业纳税人(月营业额小于3万元)减免营业税6.84亿元,为9.38万户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5.47亿元,为23.05万户小微企业减免增值税5.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