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腰斩”、“阵痛”之类的词汇不断被用在民间投资身上。从数据可以看出,这样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今年第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7%,比去年底回落4.3个百分点,说“腰斩”并不过分。4月份,增速继续下滑,跌到了5.2%。与此相呼应,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开始下降。
所谓民间投资,可以直观理解为“来自民间的投资”,它是相对于国有投资和外商投资而言的。扩大和稳住民间投资,有利于把全社会资源蕴藏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意义十分重大。
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投资迎来了大发展。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我国民间投资额只有区区16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只有18%。到如今,民间投资额已增加到8万多亿元,占比也提高到了去年底的64.2%。但今年以来,形势突然出现逆转,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出现了10多年来的第一次下滑。
和国有资本相比,民间资本虽然规模偏小,但“船小好掉头,见缝就插针”,投资活力十足。民间投资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率更是高达80%以上。而民营经济是否健康运行的主要标志,正是民间投资是否快速持续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稳住民间投资,就很难稳住中国经济。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大量民间资金更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保持民营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增长、持续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关心民间投资的冷暖,就是关心中国经济的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