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股权众筹等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扩张,成为当下共享经济风头正劲的典型案例。以共享经济为特点的交叉型业态,让人们在经济转型和复苏中,看到了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中国共享金融50人论坛”预成立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随着传统企业边界收缩,“劳动者—企业—消费者”的传统商业模式逐渐被“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的共享模式所取代,完成了共享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破坏式创新。
截至2014年底,全球共享经济的规模大约为150亿美元。时至今日,投资者对共享经济的追捧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推动汽车共享的Uber的估值已经高达500亿美元,住宿共享旗手Airbnb的估值也已经达到255亿美元。在德国,12%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消费”,这一比例在14—29岁的年轻人中达到25%。截至2014年8月底,中国国内已有80余家众筹平台。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共享经济的发展潮流必然渗透到金融领域,从而使传统金融向共享金融发展。
鉴于此,姚余栋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提出了共享金融的理念。杨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共享金融与共享经济密不可分,也给今后金融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提供了一条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作为全新的研究领域和经济发展方向,共享金融涵盖了金融市场化、金融服务实体、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一系列金融演进方向和理念,也是适应后工业时代和消费者主权社会特点的‘小、众、美’金融。与当前如日中天的互联网金融相比,共享金融更体现了长期、深层的金融模式与功能变革。”
在姚余栋看来,共享金融是指使金融资源的供需个体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金融资源与服务的直接交易系统。它有利地推动了互联网P2P融资的发展。“可以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风险与收益匹配,与传统的银行融资形式相比,可以克服其固定成本较高、灵活性不足的缺点,在资金需求者长尾分布的条件下,可以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除此之外,他还告诉记者,作为共享金融的代表,互联网股权众筹各个项目的风险、收益以及自身的其它特质是不同的。与风险中性或者其它特定偏好的金融中介融资相比,众筹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众多投资者在风险偏好、收益偏好、项目特质偏好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与特定项目的匹配,扩大融资空间。
杨涛认为,共享金融理念与模式的发展,有助于抑制金融部门的过度扩张,使得金融发展中的效率、平等与伦理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
“未来的物联网可能替代当前的互联网形态,主流的信息技术也可能发生难以想象的演变,但是金融发展的目标仍然是如何进一步在金融运行中体现出个性与民主,在决策共举、各方共赢、利益共分、机制共建、风险共担、事业共助的基础之上,构建真正有利于美好社会的‘好金融’。”杨涛如此展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