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出更多改革开放新举措……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底在国务院专题研究会上如是说。几天后,官方便在推动创业创新上再出重招。
李克强9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激发其创业创新活力。
会议提出,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人民币,下同),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
因制造业增长动力减弱,经济增速放缓,推动创业创新被官方视为培育新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的关键一招,受到空前重视。2015年以来,李克强已不下10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此做出部署。
从接连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到设立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再到提出用市场化办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官方加强改革,让市场在推动创业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思路日益凸显。
此次会议首次明确“政府和市场携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提出该基金的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并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
李克强强调,要把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办成一个市场化运行的基金,“切忌成为管理部门的‘钱袋子’”。
更重视发挥市场力量,无疑切中当前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痛点。
国务院参事钱颖一此前对记者指出,由于力量相对薄弱,中小企业创新要冒的风险更大,银行“惜贷”实属情理之中。在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情况下,要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不能光靠政府给优惠政策,而要尊重市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由政府出一部分钱,撬动多方资本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有助于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缓解融资难题。
以市场化原则操作该项基金,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李克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对中小微企业要“扶上马,送一程”。但“怎么送”可能比“送什么”更关键。
实际上,中国已存在不少由地方政府设立的类似扶持基金,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多为政策补贴性质。
徐洪才指出,新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强调按市场化运作,意味着该基金不是“企业打报告,政府就给钱”的“免费午餐”,而是要追求投资回报,这事实上对中小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这种资金投入方式的革新也有利于政府自身改革。如李克强所言,像过去那样先给各部门分钱,再让各地方来“跑部”,不仅效率低,还会滋生腐败和寻租空间。
按照官方的设想,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将设立理事会,负责审定基金政策目标、监督资金投资方向、对基金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等。“政府的职责,就是通过制定规则,引导实体基金投向成长型中小企业。”
徐洪才提醒说,要求按市场化原则运作该基金,对基金内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和人才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也考验政府的能力和智慧。要让这项重大政策真正发挥好作用,需要力避内部人控制,谨防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