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方式单一会加大间接融资难度,因此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助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
创新发行体制,允许使用联合发债或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来提高发债主体的信用,解决小企业债券发行成本较高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问题,促进小企业债券融资。
大力发展各类小型金融机构,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
推进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一批中小企业出现停产倒闭,给我国经济增长、就业、社会稳定都带来极大负面影响。针对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多种因素,以及当前经济刺激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记者近日邀请到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发表看法,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如何发挥好金融的作用,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记者:您的研究团队曾针对中小企业问题做过专题研究,您认为当前形势下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存在哪些因素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连平: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其中融资困难问题仍然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风险上升而银行出于审慎经营的考虑,需要提高利率以对冲风险,而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时,银行融资成本的提高也推高了中小企业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的成本,融资能力进一步降低。而资金的匮乏则会使中小企业生存更为困难,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营运资金紧张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本上升导致生产与销售占用资金增加,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营运资金维持企业运行。企业之间的应付款项有所上升,降低了资金周转的效率。而且,中小企业关联担保问题日益严重,一家企业出现问题可能会危及其他企业的偿债能力。
总体而言,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中小企业营运资金对外依存度较高,一旦资金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其持续经营的能力。
记者:政府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能帮助企业迅速走出困境?经济刺激政策将给中小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连平:中央政府制定出台的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将在多个方面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正面的支持作用。一是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内部需求的提升部分消除了外部需求不足的影响,进而惠及到相关中小企业。二是政策层面的积极影响正逐步通过银行体系的传导向更广阔的实体经济领域扩散,中小企业贷款出现快速增长。三是增值税转型对中小企业有切实的扶持作用,进一步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当前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一方面,为配合4万亿元救市计划,国内银行将大量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所进行的政府工程,贷款主体中政府因素趋浓,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会产生一定的挤出作用,虽然中小企业融资绝对额增长较快,但占比仍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中央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已经成为一种全国性、多行业的普遍现象,多数商业银行也开始实行绿色环保信贷政策。由于这些落后产能企业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这些企业要实现技术改造也存在较大的困难。
记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还需要我们做哪些事?金融业将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连平: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制度性的举措,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扩大小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方式单一会加大间接融资难度,因此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有助于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创新发行体制,允许使用联合发债或第三方担保等方式来提高发债主体的信用,解决小企业债券发行成本较高和缺乏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问题,促进小企业债券融资。三是大力发展各类小型金融机构,改善小企业融资环境。四是推进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
作为主要的间接融资主体,商业银行的支持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大力推进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专业化经营,不断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已成为各家银行普遍推行的策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对小企业业务实施专业化的管理。与传统公司贷款业务不同,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金额小、周期短、周转快的特点,因此银行必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目前大型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独立的小企业融资部,促进了小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一成功经验应当在银行业进行广泛的推广。
其次,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在传统信贷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增强小企业的资产流动性。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增强小企业贷款的可操作性。通过创新业务流程,提高对小企业的服务效率,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同时,还应调整客户结构,贯彻信贷投向政策。在淘汰“两高一剩”行业和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的基础上,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合理调整中小企业客户结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强化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评级体系,对企业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风险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合理定价保证贷款风险与收益对等。
此外,应拓宽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融资渠道。银行应积极利用综合经营平台,探索开发新型业务品种,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以信托和租赁为基础的理财产品,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