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外贸业绩“飘红”,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并且5月份和6月份的月度进出口总值连续两个月居中部地区第一位。随着全省外贸规模进一步壮大,扩大外贸“外溢”效应,让更多中小微企业有机会、有能力进军全球大市场,是新发展格局下我省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和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应有之义和突破方向。
鼓励和引导更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开展外贸,是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制度和政策创新,吸纳更多内贸主体开展外贸,放大对周边产业的集聚和带动效应。外需是我国疫后经济恢复的重要拉动力量,货物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20%。随着全球经贸复苏,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大于挑战,外贸企业新签订单持续增长,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也正是我省成为全国外贸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的根由所在。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工业大省,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能力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省内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来拿下全球订单。上半年,我省汽车、液晶面板出口成倍增长,这些优势产业的出口货值较大,是我省连续两个月进出口规模跃居中部第一的重要支撑。随着更多企业逐步提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亟需以更大力度畅通内外贸通道,把更多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在全球大市场中获得更大发展红利,这也是沿海省份经济实力持续壮大的重要路径。
以制度创新活跃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才能构建起买全球、卖全球的大平台。近年来,通过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海外仓等举措,更多安徽产品能够直面境外消费者。今年上半年,全省有进出口实际经营业绩的民营企业比去年增加700多家。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业态和模式创新中借船出海、扬帆远航,在国际市场中打拼新的成长空间。
全球市场既是巨大的机会,也隐藏着复杂的风险。因汇率波动、原材料涨价以及国际航运价格飙升,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已经滑落至收缩区间,存在“有单不敢接、有货出不去、出口难盈利”等困难因素。这不仅需要以外贸的制度创新来促进广大中小微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更需要内外兼修、双向发力,强化融资支持,引导企业运用金融工具应对汇率风险,缓解企业运营压力。以更加便捷高效的内外贸一体化包容性政策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清障赋能,助力企业分散外部风险,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只有让更多中小微企业能做全球生意并且越做越成熟,才能让外贸增长更加包容、更可持续,进而创造更多创业和就业机会,实实在在地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