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面对疫情的影响,如何坚持就业优先,推进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是当前各地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牛鼻子”。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实地探访各地如何助力复工复产,如何多渠道保障就业。
稳就业须稳企业,协助企业招工
“请大家戴好口罩,隔一个座位坐好,马上就要发车了。”2月28日上午9点钟,舒城县山七镇人武部长吴超带着40多名农民工前往安徽胜利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面试,这是镇里第二批集中组织为该企业输送劳动力。
企业是就业的主渠道,稳就业必须稳企业。企业复工复产运转起来,才能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受疫情影响,我省许多企业普遍存在返工人员不足的困难,各地针对疫情期间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相继出台奖补政策及“点对点”服务举措,将“春风行动”现场招聘改为线上招聘,引导城乡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帮助外地员工返工返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蚌埠市对基层平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介绍返乡人员本地就业的,给予400元至1200元不等的输送奖励;对中小微企业新吸纳就业的,按照1000元每人的标准给予就业奖励。池州市对本地务工人员集中地区开通返岗“定制专线”,实现“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全市返岗农民工9.61万人、返岗率60.8%,有效保障了建筑业企业复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工需求。
位于宣城经开区的安徽爱维迈德医疗用品公司是一家生产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医疗卫生企业。为保障疫情防控医疗物资需求,2月初公司提前复工,急需50名熟练的一线缝纫工人。宣城市人社部门闻讯后赶赴企业现场办公,第一时间通过多家网络平台推送招聘信息,动员本地4家人力资源企业和培训机构寻找资源,并明确一名服务专员“包保”,仅用3天时间就为企业招聘员工70多名。
2月26日,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在全省第一个组织包机,从河北石家庄接回161名员工返岗复工,确保公司完成国内市场及海外订单。截至2月底,芜湖市通过补贴政策,采用定点包车等方式,组织专车124台次,成规模、成批次接回9省20多个地市的返岗员工2035人,打通了务工返岗的“最后一公里”。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扩大招聘和引进工人的同时,积极探索人力资源余缺调剂周转的“员工共享”模式,将322名银鹭食品公司的富余员工调剂给盼盼食品等多个企业使用,确保员工返岗不流失,也弥补了其他企业的用工不足。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我省各地建立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清单和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清单,成立为企服务专班,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实施“就业直通车”行动,推行“网上办、不见面、不打烊”的公共就业服务,助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满足资金需求,服务企业复产
在天长市安徽中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进行汽车门锁零配件加工、包装作业。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加上资金短缺,公司同德国凯毅德公司签订的300万元订单有所滞后,市民生村镇银行及时开辟了信贷‘绿色通道’,为我们送来了370多万元的‘及时雨’。我们不仅提前复工生产,而且在开足马力加班加点赶进度,确保一个月内按期交货。 ”公司总经理何伟国对记者说。
疫情发生后,短期内对我省各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冲击,许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伊始,面临债务偿还、资金周转、扩大融资“三大堵点”。 “包保人员一对一贴心服务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3月2日,合肥市蜀山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该区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助企渡过难关。
芜湖市针对疫情以来扶持政策碎片化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对失业保险返还、定点企业就业补贴等七类政策兑付进行了明确。截至2月底,该市累计下达促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各类扶企资金3.5亿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扶企资金7亿元,惠及企业1845户,已发放907户失业保险费返还2889.13万元,受理审批214家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的申请,缓缴金额达7981.08万元。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蚌埠市出台10条共25项应急政策举措,第一时间启动2020年制造强市等政策第一批奖补项目资金拨付工作,成为全省首个提前预拨政策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城市,首批预拨资金6285万元,128个项目获得支持。
宣城市在强化金融支持为企业“输血”的同时,全面推进援企稳岗政策,对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参保企业、中小微企业,符合条件的尽快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社会保险费用减免、职业培训补贴、就业补贴、用工余缺调剂补贴等政策扶持。
政策有温度、有力度,稳企、稳就业就有坚实支撑。面对疫情的影响,我省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财政、金融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加大金融助企力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把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缓交住房公积金作为最直接的减负手段,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活企业内力活力,努力减小疫情对工业经济影响。
分类施策抓重点,畅通就业渠道
目前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间节点,淮北矿业集团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统筹做好复工复产和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 “我们全年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350人,目前发布的网络招聘简章覆盖全国所有省份240多所综合类高校。”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变招工为招生,将面向社会扩大招录矿井机电专业订单班300人、通防专业订单班150人。
一边是缺工的企业,一边是寻找就业的人群;一边是本地企业用工难,一边是本地人员外出务工多。我省各地把就业市场供需两端有效对接,兼顾本地就业与转移就业,联手企业提供针对性公共就业服务,着力保障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池州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多渠道拓宽贫困户就业路径,提前批复287个项目扶贫资金,24个扶贫车间复工复产,89个贫困村新开发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1500余个,并与沪苏浙粤11个城市建立务工人员返岗对接机制,组织21条“点对点、零换乘、一站式”运输专线,帮助赴外返岗人员解决出行难题。
宣城市为促进农民工返岗复工,组成乡村人社服务小分队,摸清全市25万返乡农民工基本信息,建立“定向返岗、定单输送,包车直达、包人专送,送岗到人、送人到岗”工作机制,运送省内外返岗农民工2100余人。
受疫情影响,我省各地针对中小企业经营承压、返乡劳动者暂时性滞留、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收入断档等实际,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确保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通过城乡社区公共卫生等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
疫情发生后,黄山市作为中外驰名的旅游目的地,文旅全行业停摆,20多万名从业人员在家待岗待业,取消团队45000余人,涉及金额4195多万元。 2月13日,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文旅十条”,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专项用于旅游市场提振、航空补助和文旅产业发展,并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税收减免、要素成本降低、公积金缓缴、旅行社保证金暂退、租金减免、稳岗支持、鼓励投资、市场提振等措施,支持文旅企业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