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培训 项目 资金 信息化 平台
∷ 热门省级规章
·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我中心举行中小企业会计文化节大型公益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
·关于抓紧组织申报《安庆市2019年加快工业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项目筹资的渠道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
·项目投资决策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资料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内容
·陈龙博士演讲
 
省级规章 当前位置: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 政策法规 >> 省级规章 >> 浏览文章
安徽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2017年03月03日  点击次数: 

 

安徽省“十三五”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己经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进一步促进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以来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己成全省工业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总量位居工业行业首位。装备制造业已形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机械基础件、石化通用机械、重型矿山机械、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10多个行业、100多个大类、近万种产品且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
1.支柱地位不断上升。2015年,全省装备工业实现增加值3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快于全省工业2.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40%;占全省工业增加值35.7%,比重比2010年提高5.2个百分点;装备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670亿元提升到目前的3507.7亿元,年均增长15.9%,继续保持第一大主导行业地位。装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3603.5亿元,增长9.3%;实现利润785.5亿元,增长9.8%。
2.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组织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602个。其中,认定186个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截止2015年底,装备制造业拥有34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的37%,其中15个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日产万吨大型干法水泥熟料成套设备、闪速炉冶炼成套设备、超薄、超白、超厚、大规格及高档浮法玻璃生产线、46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核一级主泵泵壳、锅炉炉水循环泵、盾构机主减速器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汽车变速器自动化装配与测试生产线、汽车车桥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汽车焊接自动化生产线汽车覆盖件液压机柔性冲压生产线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大喂入量收割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玉米免耕播种机、烘干机等农机产品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从无到有。
3.发展基础不断夯实。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2970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607亿元,同比增长10.3%。芜马合已被国家列为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2015年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200台,在国内处于前列。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由2010年的2.6万台增加到2015年的8.1万台,起重设备产量由33.5万吨增加到86.9万吨,叉车产量由4.1万台增加到5.8万台,交流电动机由1599.5万千瓦增加到2200万千瓦。
4.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合肥、芜湖、马鞍山为主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芜湖、马鞍山、合肥为主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以合肥、芜湖、马鞍山、池州为主的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集群,以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为主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以淮南、淮北为主的煤机装备产业集群,以六安、宣城为主的新型电机产业集群,以芜湖、亳州为主的现代农业机械产业集聚,以合肥、滁州、芜湖为主的智能仪器仪表和光电缆产业集群,以马鞍山、滁州为主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马鞍山为主的冶金装备产业集群,以合肥、芜湖为主的航空产业集群,以宣城为主的密封元器件、耐磨铸件产业集群,以合肥、铜陵、池州、宣城为主的泵阀产业集群。
(二)我省装备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2015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总量不到5%;二是产业集中度低,优势规模企业少,带动性不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多;四是产品过度“轻型化”,缺少重型及成套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五是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配套能力不强。
(三)面临形势
 1.我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国内外市场增速放缓。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内,而我国经济则在调整的同时进入了投资需求相对平稳的工业化后期阶段。从国内外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的增长情况看,明显是进入了中低速增长的新发展阶段。二是成本费用刚性上涨,利润受到严重挤压。三是国际竞争加剧,我国将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在产业链分工格局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动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基地有向更低生产成本地区转移的趋势。
2.我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机遇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加快,消费需求通过产业链的传递,则会进一步转化为对于装备类产品的需求。二是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装备制造业的外部环境,为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三是我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将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先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与新能源、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成为引领力量,其核心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将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新兴业态产生,重塑全球装备制造业格局,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难得的赶超机遇。四是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为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扩大总量、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中高端产品为重点,大力发展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全面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强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推动装备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努力将我省建设成装备制造业大省和强省。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高端装备与改造提升传统装备相结合。立足我省装备制造业现有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组织基础进行布局,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相对集中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促进传统装备的高技术化,实现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高端跃升。
坚持技术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加快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省高端装备发展的起点。
坚持两化融合与强化基础相结合。实施两化融合行动计划,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智能化、网络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领装备制造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同时,强化基础技术、基础专用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着力解决影响核心基础零部件性能和稳定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突破关键零部件的瓶颈制约。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跨越相结合。实施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战略,对相关领域发展进行全面部署,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时序和空间布局。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重点方向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促进重点领域率先发展。
坚持市场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在产业培育初期,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加快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到2020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含汽车)实现销售收入2万亿元左右;实现工业增加值5400亿元,年均增长9.5%。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装备技术创新体系,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3%,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产品和知名品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
——两化融合显著提升。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00个。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和一大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专业化生产企业,建成若干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装备制造集聚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航空装备、燃气轮机和核电装备、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工程机械和农机装备,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电工电器行业、石化通用机械行业、重型矿山机械行业、铸造行业等优势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逐步化解过剩产能,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一)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
1、 智能装备
发展重点: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型装备;机器人及其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3D打印机;水泥、玻璃、家电、汽车、食品、型材、一次性卫生用品、3C等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精密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智能在线检测/监测设备等。
发展路径:开展高档数控机床及成型装备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加工精度和可靠性。瞄准多通道、多轴联动等高性能数控系统产品,开展高端、专用、大型、重型数控成型装备及其系统集成和研发。力争机器人产业在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大规模示范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强化机器人产业集群配套能力建设,完善机器人产业链。引导企业发展3D打印设备及核心器件、3D打印专用材料等,加快提升3D工艺技术水平,支持3D打印在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攻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车身、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技术,大力发展工业智能成套装备及成套自动化生产线,立足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在线监测系统、液压/气动/密封件及系统、齿轮传动、伺服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和配套产业,提高柔性制造、精密制造、智能控制等关键工艺水平,实施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工程。
2、航空装备、燃气轮机
发展重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无人机、直升机、通用飞机。
发展路径:航空装备重点推进航空装备轻量化研究,发展航空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燃气轮机及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3、 智能电网和新能源装备
发展重点:电力变压器、电抗器、换流变产品等输变电装备,智能变电站,输配电装备及监控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生物发电装备、核电装备、风电装备等新能源装备。
发展路径:加强智能电网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重点发展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制造关键技术,220kV及以下电力变压器核心技术,智能电网综合节能自动化技术,高电压、节能、大容量变压器核心技术。依托光伏重点产业基地,重点研究开发光伏并网发电关键技术与装备,扶持一批重大光伏发电项目,突破光伏电站群控、风光柴蓄多能源互补、智能微网、大规模储能等关键技术,开发高效能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太阳能电池板、光伏组件用功率优化器等光伏设备,打造关键技术—关键装备—系统集成等完整的产业链。建设生物质电厂,重点发展生物质设备制造,推动生物质发电产业化和生物质能源利用。努力发展风电机组设备、核电泵成套设备及专用设备高端零部件,不断实现风电、核电产业新突破。核电装备重点发展核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加强核废料处理设备研制。
4、轨道交通和海洋工程装备
发展重点:高速动车组和重载货运列车用车轮轮毂、轮轴、轮对、转向架、弹簧、轴承及其总成,发电机组,光机电与系统集成,地铁整体道床施工系统与成套设备,特种电缆;船用柴油机、海上作业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高技术船舶配套设备。
发展路径: 依托领军企业,构建轨道交通装备“材轮轴架机”等关键环节产业链,推进轨道交通用材料、车轮、车轴、轮轴、轨枕、道岔、机电装备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拓展轮轴新造和车轮深加工业务领域,形成轮轴新造、车轴制造、轮对维修、车轮深加工等主营业务板块。引进制动盘、钩舌、齿轮、紧固件、弹簧、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打造轨道交通产业走行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促成整车生产企业入驻。海洋工程重点发展船用柴油机研制、电气控制产品及系统集成、专用设备配套、海工作业装备配套、关键零部件配套等产业,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快速发展。
5、节能环保装备
发展重点:余热余压利用设备、高效节能锅炉、垃圾焚烧发电设备、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等节能装备;煤制气装备、“三废”处理装备、环境监测仪器、污染土壤修复等环保装备;清洗机械、离心分离机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装备,发展汽车零部件、电机等再制造产品,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和废旧电器回收利用技术,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及建筑废弃物、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规模化利用。
发展路径:大力发展余热余压利用装备、新型高效节能锅炉、垃圾焚烧发电设备、煤制气炉、高效节能变压器、节能电机系统等,加强余热干燥设备、余热蒸馏设备、余热发电锅炉、工业清洗机、离心分离设备和环境监测装备等设计、制造和应用;加快废旧汽车、家电、废钢、废铅酸电池、废旧塑料、轮胎和生物质废物等回收再利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6、工程机械和农机装备
发展重点:叉车、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路面机械、混凝土泵车等;大中型拖拉机、大型联合收获机械、植保机械、大型智能喷灌机、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装备、农产品加工与畜禽养殖机械等及其关键零部件。
发展路径:围绕新型工程机械的高效化、智能化、稳定化、节能化、人性化等关键环节,研究系统控制、综合测试和先进工艺,重点突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节能环保、智能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提升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水平,开发集机、电、液于一体的智能系统和单元系统。加大支持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制造环节,推进农机优势产品向智能、大型、绿色、多功能、联合复式作业方向发展,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突破农机装备传动系统、电控系统、智能化作业系统、远程监控监测系统和核心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瓶颈,加强农机装备集聚发展,提高本土配套化率。
(二)加快优势传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1、电工电器行业
发展重点:智能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电力线路器材、电线电缆、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装置、高效节能电机、大型潜水电泵机组、特种焊接设备等。
发展路径:依托领军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高效、节能、安全、高可靠性,逐步向大型化、智能化、自动化、成套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与技术,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尽快形成自有核心技术,打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
2、重型矿山机械行业
发展重点: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井下无轨采掘设备等矿山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建材机械。
发展路径:坚持技术领先、成套化、系列化、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以优势特色产品为龙头,在大型成套设备方面有较大突破。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提高成套设备工艺与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努力实现重大成套技术装备自主化,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技术水平和基础工艺水平及自动控制水平,扭转工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关键基础配套件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3、石化通用机械行业
发展重点:天然气集输关键设备、节能环保关键设备、大型石化和煤化工关键设备、通用流体机械产品。
发展路径:以发展大型煤化工、大化肥、大型环保关键设备为重点,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方向,进一步优化行业结构,加强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发。推进石化通用机械行业进入精益发展、提质增效、集约发展阶段。
4、铸造行业
发展重点:铸造产品向中高端发展,优化工艺,提升材料性能,进一步提升产品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发展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和蠕墨铸铁,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等有色合金铸件。
发展路径:在铸造行业实施质量品牌和创新驱动战略,提高铸件质量、质量稳定性和同一性,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铸件、产业共性技术,提升铸造工艺技术水平,提升关键铸件自主制造能力。同时要推进铸造行业实施绿色铸造发展战略,做到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实现铸造全过程节能减排。推进铸造行业“两化融合”深度实施,推进铸造行业智能化制造,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CAD/CAE/CAM/CAPP等)、制造执行系统(MES)、工业机器人、3D打印(増材制造与减量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数值模拟技术等在铸造企业的应用,促进铸造工程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施检测和自适应控制,实现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铸造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推进优势企业建设智能化铸造工厂/数字化车间。
(三)大力突破关键基础零部件
发展重点:
基础功能部件重点发展滚珠丝杠、精密导轨、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控制器、精密轴承、高强度紧固件,高压柱塞泵/电动机、液压阀、液压电子控制器、液力变速箱,气动元件、轴承密封系统、橡塑密封件,以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高精度仪器仪表、中高档传感器等。
高性能模具及加工辅具重点发展大型精密型腔模具、精密冲压模具、铝制及碳纤维等轻量化模具、高档模具标准件,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高精度、智能化、数字化量仪,高档精密磨料磨具等。
发展路径: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基础零部件标准制修订和宣贯,促进产品质量达标;重点支持关键基础零部件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基础研究和检测实验能力建设,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检测机构等现有资源,形成一批行业检测实验平台,开展基础零部件强化实验、可靠性和寿命测试试验、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材料性能检验.为提高基础零部件质量提供先进的检测实验条件和权威的第三方检测。
(四)引导发展装备制造服务业
发展重点:
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各类配套服务,鼓励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交钥匙工程,支持装备制造企业为客户采购的设备提供远程在线监控和诊断,在大型成套装备领域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发展路径:
积极为装备制造业打造出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机制,形成咨询、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调试、监测、维修、保养、直到产品报废、解体或回收等等一体化的产业链。鼓励重点装备制造企业逐步由提供产品转向到提供包括产品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逐步成为工程总承包商。支持装备企业为客户采购的设备提供远程在线监控和诊断,并建立技术协作网及产品备件库帮助客户实现零库存,依托装备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区域物流配送基地。在大型成套装备领域,积极推广工程机械融资租赁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实现服务的延伸、拓展,紧紧抓住客户,稳稳占领市场,实现快速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运用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省专项资金,向符合装备制造业规划的重点产业链建设、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倾斜。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企业技改的促进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大金融机构对高端装备产业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设计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引导省内装备产品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发展。引导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建立民间资本与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对接机制,支持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参与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向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鼓励各级信用担保机构优先对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二)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以构建新型装备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分步骤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化生产线等六类关键技术装备,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建设,培育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我省十七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成套装备集成应用。以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机器换人”为重点,引导和推动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线,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每年在机械加工、汽车、家电、电子电气、食品、铸造等10大领域选择300家以上重点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3000台以上,“十三五”期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万台以上。
(三)着力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瞄准装备制造重点领域,瞄准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等,选择一批对产业发展有显著效果,对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主导产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前沿性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实企业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加快产品升级。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联动,推动基础材料和工艺公共研发平台建设,进一步夯实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平台。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帮助有实力的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加快装备企业战略性调整与重组,推动省内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制定重点企业分类培育计划,在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环保装备、农机装备、冶金装备、智能装备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具有总承包和总成套能力的大型装备企业集团。支持装备制造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中小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较强的生产配套能力。
(五)加大市场培育力度。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和示范应用制度,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工信部、保监会联合开展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争取我省更多的装备项目列入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帮助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拓市场、加快应用。加大对首台(套)重大装备及配套系统推广应用的支持,支持企业参与各类政府采购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对中标企业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补助。引导省内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产品,促进上下游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六)提升对外合作水平。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参加国内外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业展览会、博览会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费用补贴。鼓励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办厂,通过合资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等形式,拓展与发达国家、“长三角”、“泛珠三角”等地区的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装备产业分工和协作,积极为国外装备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通过配套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
(七)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整合现有装备类行业协会资源,充分发挥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特点,建立行业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平台。加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在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上主动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积极利用协会平台,宣贯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等,及时反映企业的诉求和建议。建立完善购买服务制度,将行业统计、调查分析、技能培训等行业管理的基础性职能委托给有条件的行业协会,促进装备类行业协会健康发展。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规划确定的高端、优势装备领域,制订实施企业人才队伍培育和开发计划,构建并完善产业创新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引进符合产业导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制造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进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加快中高端装备人才培养,提升企业人才队伍层次。鼓励支持企业、院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开展专业化人才培训,大力培养一批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高技能人才,以及一批适应装备企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鼓励收入分配向优秀技术、管理、技能型人才倾斜。
 
  
 
   上篇文章: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技术改造规划的通知
下篇文章:安徽省出台“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Copyright 2009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6-5311278,5355080,5355386   邮箱:aq307@126.com
地址:安庆市迎江区皖江大道88号绿地启航社1号楼801室   皖ICP备14016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