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1.0版:胆子
从改革开放起,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总体而言,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致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那个时候涌现出来。
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绝大多数人还迷恋铁饭碗,很难脱离旧体制,真正能够走出体制创业的,都是胆子比较大的,或者是实在已走投无路的那些人。那个阶段其实很多有关系、有资源、有才能、有经济实力的人并没有选择创业道路,而是选择了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公司的铁饭碗和大锅饭,那些选择下海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是因为被迫无奈,真正看清楚时代潮流而敢于铤而走险的人实为少数。但无论是被迫还是自愿,这些人依靠的还是胆量和勇气。比如,现在的企业家大佬柳传志和王健林,起家都是这个时代背景。
对于企业家来说,冒险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冒险。没有担当冒险的勇气,是无法下海经商的。因此,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的是企业家的胆量和企业家的初心,所谓初心就是敢于担当风险的精神。
民营经济2.0版:票子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这些年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市场经济已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政府通过摸着石头过河,对如何管理市场经济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中国经济正走向与世界经济快速融为一体的轨道。在这个时间阶段里,政商关系固然重要,但原始资本积累产生的资本力量更重要。很多中小企业家通过前一个阶段的资本积累,或者说,在获得了第一桶金的企业家们的面前,出现了大把投资发财的机会,从总体上看,投资成功的机会大过投资失败的风险。
获得资本是这个阶段企业家暴富的主要核心手段。因此在这个时期,民营经济2.0版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资本。这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资本的来源是,前十来年已经积累下的资本,或者前十年积累下的第一桶金,联想、希望集团、万象集团等,这些企业都是比较典型的靠前期的第一桶金而成长起来的。
第二个资本的来源是银行贷款。那个时期中国的银行信贷管理体系和风控体制并未完善,有一些合法的空挡可以利用。比如,利用银行贷款缴纳土地出让金,企业获得土地证后再把土地质押给银行,很多企业家都是通过这个土地倒融资的模式暴富起来。另外的比较普遍的案例是,国企改制过程中的管理层并购,银行向管理层提供了并购资金,很多管理层空手套白狼获得成功。很多民企通过与银行家的利益联盟,奠定了自己亿万富豪的基础。王健林在谈自己创业的历程中,就谈到他赚到第一桶金的心酸故事,为了获得2000万的银行贷款,他是如何屈膝为人的。
民营经济3.0版:路子
第二代的民企老板靠的是路子,也就是所谓的政商资源,其中主要是各种地方政府的人脉关系。
从2000年开始,中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说,是以房地产作为财富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尽管明面上的政府政策不是这样的,但实际上经济发展,特别是地方经济的发展无一不是围绕房地产为轴心。总体上说,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的财富增长,过去15-20年里,财富增长的核心源头是土地和房产,它带动了其它行业的发展。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环境,大致从2000年后的这个十几年里,企业家暴富的核心模式是通过政府官员的背书,官商勾结,利用政府对土地的管理权,形成了围绕土地和房地产为利益扭结的一种财富快速增长的通道。因此,这个阶段所谓的3.0版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家的政府关系和政商关系,哪个企业家在这方面搞得好、玩得开,哪个企业家就飞黄腾达。我相信这个判断读者都能领会。
但是,进入2013年后,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打老虎拍苍蝇的反腐运动,这场运动从上至下较有力地限制了官商勾结的裙带关系,打击了贪腐势力。民营企业家的经商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
民营经济4.0版:脑子
从过去三十多年民营经济发展总结的角度看,在中国,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成功需要三个力量:第一,创业时企业家的初心和胆量;第二,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和取得资本资源的通道;第三,必须要有的政商关系资源和人脉环境。
问题是:今天的民营企业家还靠胆子、资本和关系这三个力量打天下够不够?靠不靠谱?
我以为不够。今天的民营经济已经进入了我定义的4.0版本,就是说,在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民营企业家的成功不仅要依靠企业家的初心、一定的资本或者资本渠道、必要的政商关系,而且,还要靠企业家的智慧。换一句话说,民营经济已进入了以商业智慧为核心竞争力的阶段。
什么是商业智慧?三个核心部分:
第一,市场远见。没有市场远见,你就不敢贸然行事。最近几年,很多民营企业家非常困惑,左右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们看不清楚具体某个市场的前景,自己觉得企业不转型没有出路,但怎么转型心里没谱,只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第二,认知能力。大部分民营企业家搞关系是能手,管人也很厉害,但对于互联网+、工业4.0、大数据、人工智能、跨界竞争、场景经济、共享经济等这些新东西和新概念,感到无所适从。站在旧经济体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还是市场竞争中的老问题,于是,很难突破自己过去成功的局限。
第三,智慧品格。小智慧就是商业上的小聪明,大智慧(601519,股吧)就是企业家的人格,人格是成就事业的大格局。商业小聪明就是算小账,一旦小账算不过来,马上翻脸不认人,这种企业家做不了大事,没有品格,严格意义上,小智慧是商人的品格。企业家的品格是大智慧,对个人的品格看的重,对金钱上的得失看的轻。品格上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我们现实社会中,讲诚信的人经常吃亏,因为大部分不讲诚信,所以到处都是道德陷阱。企业家面对的经常是这样没有诚信的市场,所以常常吃亏。有大格局、有品格的企业家也许经常亏钱,但一旦成就,就是大事业。
中国经济已经比较发达,容易赚钱的地方都充满了竞争,资本回报越来越低。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民营企业家会面临许多问题,除了勇气、资本和政商关系外,企业家更需要靠系统性的思考、深度的战略、精细的细分市场规划和做人做大事业的品格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比如,目前绝大多数民企都面临着业态转型的问题,如何从传统模式向工业4.0、向轻资产、向供应链生态、向全球化产业布局、向金融和资本+的商业模式转变。这个转型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和企业发展管理的经验。
民营企业家需要磨炼自己的品格
过去,很多民营企业家财大气粗,对有思想的知识精英不屑一顾,认为他们不接地气,不如他们和市长吃一顿饭实际。然而,今天民企面临的问题并不是不认识哪一个市长,而是企业发展缺乏方向感,对技术变革产生的产业重组机会认知不足,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发展态势下的企业营销生态环境变化,缺乏深度认知,对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变化及新方法缺乏理解。这些并非靠勇气、胆量、金钱和市长关系可以解决。
民营企业家的转型和事业再上一层楼,可能需要另一种“初心”,这就是自省的精神。“初心”就是放空自我,只有放空自我才能成就新的自我。换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让你的那点儿破钱做主,还是让你的大智慧做主?有了大智慧,就可以看到前景,在光明的前景面前,钱什么都不是;而看不到前景,看到的一定是眼前的蝇头小利,一个铜板就是整个世界,其它什么都不是。
为什么大多国企老板反而比民企老板更有智慧、格局和眼光?简单说,就是因为他们眼里看到的不仅仅是眼下的小钱。
作者:范棣博士, 独立经济学家、亚联资本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