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强调,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经济,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非公经济之所以义不容辞,是由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决定的。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总数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7%以上,非公经济对GDP、税收、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超过了60%、50%和80%。
民营企业除了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之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也有其特殊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改革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过多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所导致的“要素配置扭曲”,调整各类扭曲市场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非公经济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与基础,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与生俱来的高效配置资源的“基因”优势,这也注定了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有用武之地。
理论如此,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来自民营中小企业。可以看出,非公经济已无可争议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生力军。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倡导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创新。这也决定了民营企业在这场改革中必然有所作为。
然而鹤长凫短。民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劣势与不足同样明显,因为,在整个民营企业中,除少数处在市场、现代企业制度和技术、产品的高端外,我国绝大多数民企依然蹒跚在市场低端。这些企业多数经营管理落后、产业同构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有效供给缺乏、市场竞争力弱、缺少品牌支撑。多年来,它们既是市场“供需结构错配”的制造者,也是市场“要素配置扭曲”的受害者。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民营企业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安身立命”的利益使然,也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要求。
民营企业投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势在必行,且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一定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准备和决心,只有做到了“凡事豫”,才有可能在这场改革中做到“行前定则不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