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出路 |
作者:佚名 出处:学习时报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24日 点击次数: |
中小企业是稳增长、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新常态下,打造“双引擎”,实现“双中高”,不仅需要“顶天立地”大企业的引领,更需要“铺天盖地”中小企业的支撑。中小企业要在坚持走“创业创新、做专做精、开放合作、集聚集约”的发展道路上多用力;政府部门要在“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营造环境”上想实招,双向发力、同频共振,促进中小企业大发展大繁荣。
走创业创新之路。创新是立足之本、创造是生存之道、创业是发展之路。中小企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主体,“创业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建立新机制。创新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完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员工持股、期权分红的激励机制和内部创新孵化机制。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客们的创意设计转化。开发新产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科学分析预测市场需求和消费心理变化趋势,加快开发一批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新产品,大力发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健康养老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及时响应市场消费、引导市场消费。创立新业态新模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灵活高效的先进制造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依托中小企业平台网络、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力开展B2C、O2O、B2B等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
走专精特新之路。做专才能做精,做精才能做强,“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专业化。围绕细分市场和专业领域,致力于成为行业“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和“配套专家”,专注核心业务,用“工匠”心态做产品,提高专业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近年来,安徽培育认定的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生力军。坚持品牌化。以“名品、名企、名牌、名家”为主攻方向,制定实施企业品牌战略规划,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价格竞争向提供价值服务转变。今年安徽启动实施了“工业精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017年培育安徽精品300个,推动“安徽产品”向“安徽品牌”转变。坚持标准化。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将技术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积极参与、主导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抢占行业发展话语权。坚持服务化。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推动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系统集成、市场营销等产业链上游延伸,向系统服务、维修检测等产业链下游拓展,提升生产制造的服务化水平、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走开放合作之路。立足两个市场、运用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致力“走出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调整,开拓新市场。通过承揽境外工程和承包项目,带动相关产品和设备出口;以技术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收购境外企业、技术、品牌,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整合全球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借船出海”、抱团发展,主动加入行业龙头企业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近年来,安徽在奇瑞、江淮的带动下,探索出了汽车产业整体输出的成功路径,省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纷纷前往巴西等国家考察投资。努力“引进来”。充分利用中欧、中美等中小企业政策对话合作、中德中小企业培训合作等机制,通过技术转让、人才引进、职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积极参与“中博会”“工博会”等国际性会展,以新技术、新产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
走集聚集约之路。集聚集约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四化”同步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集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向工业园区集聚。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机遇,通过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或入驻创业产业园、创业孵化平台,主动向工业园区、产业基地集中集聚,依托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服务,实现集约化发展。向龙头企业靠拢。以产供销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积极向技术、品牌、质量、管理集于一体的行业龙头集聚,主动寻求加入龙头企业配套供应网络,形成分工有序、前后配套、连接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向绿色方向发展。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推广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实施清洁生产工程,落实企业推动工业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大节能技术改造的力度,更加注重生产管理各环节的节能减排增效,积极发展再制造和资源循环产业,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