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培训 项目 资金 信息化 平台
∷ 热门转型升级
·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总理到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考察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资料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安庆市巨泰商贸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方法
·安徽东皖车桥有限公司
·安庆泽明贸易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简介
·可研报告用途 
·安徽创辉塑胶有限公司
·安庆市晨阳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转型升级 当前位置: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 知识产权 >> 转型升级 >> 浏览文章
安徽:文化产业升级发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作者:佚名  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5年08月03日  点击次数: 

 

安徽:文化产业升级发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在第七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三家皖企榜上有名,我省入选数与北京、浙江、江苏并列全国第一位;8部徽派精品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三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59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7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占GDP比重由3.86%上升为4.65%,提前1年实现“十二五”目标……一组数据充分反映了安徽文艺的繁荣生态和强劲势头,被业内人士誉为“安徽文艺现象”。在日新月异的江淮大地上,文化建设的“交响”激昂跃动,文化生活的乐章愈发动听。我省以服务群众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八个强”开启文化强省新境界
  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任务之一。加快打造与经济强省、生态强省相适应的文化强省被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细化了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建设路径、重大行动和保障措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4年年初,对照既定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文化系统围绕实现2016年阶段性目标,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宏伟愿景细化为理论社科强、思想道德强、新闻出版强、广电影视强、网络舆论强、文化演艺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开放强八个方面。 “八个强,要从根本上解决到底强不强和究竟怎么强的问题。”在安徽宣传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对文化强省建设成绩与差距的解析,引发与会者强烈的共鸣。
  我省提出构建文化强省“八个强”,是以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逐个“强”制定推进方案,细化定量评价体系,明确在全国争先进位的“落实路线图”和“任务分解表”。“八个强,解决了‘强在哪’的问题。”芜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段玉嘉说。“既要横比争先,又要纵比进位,压力与动力并存,大家的干劲都很足。”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曹杰表示。
  由“大”变“强”,由“量”变到“质”变,文化“八个强”建设正引领我省走出一条独具徽风皖韵、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化强省之路。
  文化产业升级发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2014年底,大禹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为了近十年来全国文化十大产业园之一,实现了我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零”的突破。打开蚌埠地图,花鼓灯嘉年华、大明文化园、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蚌埠光彩玉器文化城、“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诸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星罗棋布,闪耀如蚌中之珠。在全省范围内,将历史和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实践正在各地铺开,“文化引擎”高速运转的轰鸣声响彻江淮大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作为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做大做强“徽字号”文化“航母”;出台优惠政策,完善市场体系,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群,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十二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6%,2014年达970亿元,占GDP比重为4.65%,提前1年实现“十二五”目标。国家认证动漫企业33家,居全国第7位,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数字出版基地营业收入居全国第4位。3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上市公司达6家,居全国第5位。2014年,文化产品服务出口168个国家和地区,核心文化产品出口金额3.2亿美元、输出版权912项。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转型发展的新亮点。
  文化创新活力激发创意安徽新亮点
  乐于“老题新作”,善于“小题大作”,敢于“借题发挥”、巧于“无中生有”……新常态下,文化产业更需要创意发展,与其他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融合、创新,是安徽实现文化产业强省的关键词。”省文改办的同志介绍,为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我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业态,不断增强文化自主创新能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在“1+1>2”的聚合效应下,近年来,安徽文化产业不仅“明星企业”多了,文化业态也更“时尚”更“新锐”了。出版集团具有自出版功能的“时光流影”,已经成为网上时尚;发行集团的终身教育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正在汇成全新的产业“蓝海”;全新组建的新媒体集团,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新路径;合肥、芜湖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和动漫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科大讯飞、影星银幕、经纶文化等一批文化“小巨人”茁壮成长……通过强化龙头带动、项目牵引、园区集聚,大力发展动漫网游、数字出版、视听新媒体等新兴业态,文化创意优势凸显,文化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同步提升。
  “推动科技与文化、艺术融合发展,将是中科大未来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上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表示,将推动科研力量与安徽文化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造更多引领行业发展、具有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文化科技产品,实现产学研用无缝对接。
  育民惠民乐民打造文化民生新常态
  文化强省建设的争先进位,最根本的目的是育民惠民乐民,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在六安苏埠镇南楼村农民文化乐园,听到的是笑声,看到的是欢乐:尹如云和姐妹们踏着《小苹果》的欢快节拍,齐跳广场舞;王怀俊、周增儒等农民画家互相切磋技艺,自得其乐;何龙福、管贤兵两位的二胡拉得没话说,偶尔还上台露一手……从“一日三餐、麻将掼蛋”到“吃饱三顿饭,再到乐园转”,农民文化乐园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习惯,成为他们新的精神家园。
  花10元就能看一场黄梅戏;无需登记、无需办卡,直接刷62开头银行卡就能享受购书优惠;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去年举办的首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运用市场方式拓宽文化消费渠道,整合多方力量提供公益惠民服务,为城乡居民打造了一场能看、能听、能玩、能买的“文化盛宴”。
  想上网冲浪去文化站,想读书看报到农家书屋,家门口看戏看电影……以人民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一个个文化阵地在广大城乡拔地而起,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的采购模式,更是给广大基层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以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我省创新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去年,我省已试点建成省级100个农民文化乐园,启动3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整合试点,配套开展“送戏进万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提升、地面数字电视等惠民工程,在6个县实施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试点,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安徽模式”。
  培育精良品牌展现文化安徽新形象
  大方“走出去”、精彩“亮身段”、演绎“徽文化”、唱响“徽之声”……5月16日,随着舞剧《徽班》在京成功上演,历时一个多月的“安徽新创精品剧目晋京展演活动”完美落下帷幕。在纪念“徽班进京”225周年之际,演艺皖军携7台新创精品大戏晋京展演,赢得首都各界一片喝彩。“这既是对徽派艺术返本开新的一种特别纪念,也是对我省繁荣文艺创作、打造‘文化演艺强’方式方法的一次公开检验。”安徽演艺集团董事长张居淮说。
  精品力作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从2013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每年集中力量打造10部演艺品牌和10部影视品牌,先后推出了黄梅戏《小乔初嫁》、《徽州往事》、《半个月亮》,徽剧《惊魂记》、《徽班进京》,话剧《徽商传奇》、杂技剧《美丽的梦》、电影《甲午大海战》,电视剧《杨善洲》、《生活启示录》,纪录片《大黄山》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佳作,并形成了滚动开发、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
  文艺家真正“下得去”“接地气”,好作品自然“出得来”“叫得响”。去年以来,安徽在全国率先组织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1500多名作家艺术家踊跃响应。艺术家们在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不少有筋骨、有温度、市场热销、群众热捧的作品。2011年,我省获全国性文艺奖项113项,2014年达到了143项。我省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聚优势打造全国一流文化品牌,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绩。
 
  
 
   上篇文章:工信部八举措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
下篇文章:“机器换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设为主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6-5311278,5355080,5355386   邮箱:aq307@126.com
地址:安庆市迎江区皖江大道88号绿地启航社1号楼801室   皖ICP备14016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