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培训 项目 资金 信息化 平台
∷ 热门产业规划
·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我中心举行中小企业会计文化节大型公益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
·关于抓紧组织申报《安庆市2019年加快工业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项目筹资的渠道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
·项目投资决策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资料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内容
·陈龙博士演讲
 
产业规划 当前位置: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 知识产权 >> 产业规划 >> 浏览文章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作者:佚名  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31日  点击次数: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55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200957号印发《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分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产业调整和振兴重点;保障措施;规划实施5部分。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皖政〔20095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
○○九年五月五日
 
 
一、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产业现状。
十五以来,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技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在全国同行业中的规模排位已升至第12位。已形成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雷达装备制造等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和软件、汽车电子、微电子等自主创新突出的新兴领域;拥有铜陵电子材料、芜湖汽车电子2个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和滁州、铜陵、芜湖3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十一五3年,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出口交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2.1%27.9%23.4%2008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6亿元,增长22.4%;实现出口交货值47亿元,下降8.5%,产业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
(二)面临的形势。
当前影响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产学研结合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品多处于价值链低端等。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8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减缓,产品出口减少,形势严峻。但电子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省拥有科大讯飞、铜峰电子、飞达实业等一批优势企业,拥有合肥、滁州、芜湖、铜陵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园和产业集群,更拥有中电科技集团38所、41所、43所及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一批优势技术力量,随着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1]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调整和振兴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为指导,围绕工业强省战略,着重以科技创新为引导,加强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改善投融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规模效益;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大产业投入,促进产业链延伸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基地(园)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促进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手段,扩大产品应用领域,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提升产业服务于全省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规划目标。
1.确保产业稳定增长。
2011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年均增长18%,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2-3个国家和省级产业基地(园),保持产品出口稳定,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为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20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16%,将我省发展为信息家电、电子元器件和基础材料生产强省,将软件、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发展为行业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将我省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2.产业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软件、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领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优势产业领域和重点主导产品技术水平保持国内先进,部分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接近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平均水平;围绕电子信息科研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建立语音技术、公共信息安全技术、显示技术3个省级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
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积极成效。
2011年,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实现结构调整升级;软件、汽车电子、微电子产业实现较大幅度提升,产业规模占全行业30%以上;平板显示器件、光伏电子、半导体照明、信息服务以及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等新兴产品领域取得较好发展。
4.服务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扩大电子信息产品应用领域,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服务于全省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支撑能力。
(三)主要任务。
1.振兴传统主导行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
重点引导和推进信息家电、电子材料及元器件、软件、汽车电子、微电子等行业发展。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知名品牌。积极推动电子信息相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
2.围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加强规划引导,突出产业配套关键环节和产业链建设。
重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项目建设的服务和扶持,突出对产业链关键环节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不断推进产业链升级与延伸,提高产业集聚度。加大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发展壮大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3.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以新应用带动新增长,不断拓展产业发展领域。
重点围绕装备制造、汽车、钢铁、交通、能源、电力、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加快汽车电子、船舶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智能交通、工业控制等应用电子产品及系统发展,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领域的应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重点
(一)发展重点。
一是迅速推进现有产学研成果的产业化。扶持科大讯飞以智能语音教具、玩具、汽车电子、语音搜索为突破口,做大语音产业,将科大讯飞培育成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语音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综合性产业集团。二是提升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重点建设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三是加速培育发展合肥、芜湖、蚌埠等地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四是依托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重点支持捷敏、芯硕、国晶、合晶、三佳等企业,实现微电子产业的突破,形成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到封装和专用设备、材料生产完整的产业链。五是发挥中电科技集团38所、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军工电子科技的辐射作用和科研实力,以产业化和民用化为目标,在雷达装备及配套、光电子、微电子、特种光纤光缆等领域加快发展。
(二)重点领域。
1.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发展趋势,加速信息家电产品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
以合肥、滁州、芜湖等地信息家电企业为龙头,抓住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产品日趋成熟,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加速的发展机遇,加快数字音视频产品研发生产,引导传统家电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促进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相融合的数字家庭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积极发展各类信息小家电产品。
加快信息家电配套业发展,扩大配套产业规模,增强配套能力,重点抓好平板显示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产业化,加大关键配套环节引进力度,完善信息家电产业链。
推进家用电器由安徽制造安徽创造转变,积极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将安徽打造为国内重要的信息家电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2.积极推进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部分技术优势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产品产业链延伸,大力促进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升级。
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材料,带动显示产业转型。巩固和发展电容器材料及电容器、电子铜基材料以及电子磁性材料等我省优势产业。有效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发挥产业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加强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基地(园)建设,实现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技术引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我省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重点发展薄膜液晶显示器(TFT-LCD)、等离子体显示器(PDP)、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特种数据电缆(军用、铁路、通信等)、光纤光缆、电子功能陶瓷材料、绿色电池材料以及覆铜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封装材料等产品及技术。
3.加快软件产业发展,以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信息化建设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目标,增强以应用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特色。
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软件产品,推进以中文为主的多语种语音信息计算与交互关键技术、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传送、节能减排、新型网络、数字音视频播控、汽车电子、电力监控、信息安全等领域软件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
支持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良好行业应用背景的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企业。提高嵌入式软件研发水平和能力,重点支持语音软件技术与硬件产品结合,发展语音嵌入式应用产品,延长语音产品产业链。支持用于节能减排和提升传统产业产品性能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开发。
加强软件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调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资源,合力打造软件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促进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创新联盟建设。
4.以我省自主品牌汽车整车为核心,加速培育发展合肥、芜湖等地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抓住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政策机遇,推动汽车电子企业和汽车整车企业、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加快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企业。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国际化的汽车电子大型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升汽车电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配套水平。
围绕汽车产业的区域布局,促进以整车为龙头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发展,加快区域性产业带的建立,推进汽车电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重点推动芜湖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建设,逐步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引导和鼓励汽车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重点发展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以及汽车安全系统、车身控制系统、车载应用电子等汽车电子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加强技术、人才、科研资源的整合,推进汽车电子研发中心、汽车电子信息平台、汽车电子试验和测试平台、汽车电子技术孵化平台建设,逐步建立支持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5.争取实现微电子产业较大突破,逐步形成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到封装以及专用设备、专用材料生产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升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的产能与技术水平。促进光刻机等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的产业化,扩大集成电路塑封模具生产,研究开发半导体封装成套设备。在条件成熟时,以芯片制造业为突破口,培育12家具有规模带动效应的制造企业。推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电子整机企业合作,加快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重点发展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类集成电路设计产品,发展壮大一批设计企业。
发挥我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微电子领域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强资源共享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人才培训、政策咨询、市场开拓、成果孵化等公共服务。
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通过重大项目引进,积极推进微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与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环节的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基地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三)重点工程。
1.语音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
主要建设内容:
1)推进以中文为主的多语种语音信息技术与交互关键技术进步,积极支持科大讯飞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申请国家语音和语言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为社会各领域提供高水平语音技术支撑,为信息安全、语音应用和推广等国家战略服务。
2)推动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建设,促进语音技术产品产业化发展。大力支持智能语音教育产业、智能语音玩具产业、智能语音汽车电子产业、面向3G的智能语音搜索产业发展,推进语音和语言技术在安全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3)推动语音应用开发公共平台建设和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大力推进语音产业链建设,在合肥形成语音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通过语音技术应用带动本地产业技术和规模升级。
2.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培育发展。
主要建设内容:
1)鼓励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嵌入式软件产品研发,加强嵌入式软件产品的应用推广。
2)推进软件技术在电信、电力、交通、铁路、冶金、煤矿、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促进行业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中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3)加强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提升企业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能力。
4)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务和模式创新,重点发展与社会经济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信息服务业务。
5)加大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建设软件测试与信息安全评估平台、软件开发与实验平台、软件构件库与软件工具库以及软件人才培训教育平台。
3.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和彩电工业转型。
主要建设内容:
1)促进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产业化。
2)发展平板显示配套产业(原材料、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
3)鼓励特种显示技术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4)鼓励彩电企业提升模组一体化整机设计和生产能力。
5)促进数字电视相关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4.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发展。
主要建设内容:
1)加快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的集聚化发展,重点建设国家(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园,支持园区骨干企业围绕电容器材料及电容器、铜基电子材料、晶体及其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主导产品,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的研制生产。
2)促进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元器件、高档电子箔材及铝电解电容器研发及产业化。
3)围绕电子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光伏电子、LED照明等节能、环保、绿色电子材料及元器件产品。
4)围绕3G和移动通信产业升级,促进3G通信组件研发及产业化。
5.汽车电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化发展。
主要建设内容:
1)围绕国家和省汽车产业振兴规划,加强汽车电子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汽车电子产品在自主品牌汽车上的应用。
2)加强汽车动力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自主研发及产品产业化。
3)促进车载电子系统、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
4)发展汽车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建设国家(芜湖)汽车电子产业园,扶持汽车电子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
6.集成电路产业链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
1)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推进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应用及产业化。
2)促进集成电路高精度光刻机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半导体封装设备及模具的绿色环保、自动封装技术开发,推进半导体测试分选设备研发。
3)鼓励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开展先进微电子封装技术工艺开发,扩大中高端半导体封装产品生产规模。
4)围绕集成电路设备制造技术优势,加快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等半导体专用材料产品产业化。
5)集中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资源优势,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7.鼓励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应用。
1)围绕节能降耗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集成创新,鼓励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社保、装备制造、汽车、钢铁、交通、能源、电力、医疗、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服务三农水平,发展涉农电子产品和信息服务业。
2)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1] 
四、保障措施
(一)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统筹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加快产学研步伐,着力将现有成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以科大讯飞、中国科技大学为主,组建安徽省语音技术产业集团;以中电科技集团38所、中国科技大学为主,组建安徽省公共信息安全产业集团;以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合肥工业大学为主,组建安徽省特种信息显示及光电技术产业集团。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项目扶持,延长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新兴产业。
(二)积极促进省产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今后省内所有中小学语音教材用品,优先使用科大讯飞产品。省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产品优先使用本省产品。鼓励我省信息家电企业参与家电下乡工程,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根据外部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出口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软件外包服务产业发展。
(三)加强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合理调配行政服务资源,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提高合肥、芜湖、滁州、铜陵、巢湖、马鞍山、蚌埠等地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度,鼓励地方政府制定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尽快将合肥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铜陵电子材料、芜湖汽车电子两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园区发展,重点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
(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国家和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三年规划实施电子信息技改项目255项,总投资368亿元。选择50户左右重点企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突出政策扶持与资金引导,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规模提升和产品技术升级的龙头骨干企业。
(五)利用多种方式,依托现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信息家电、软件、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汽车电子、集成电路等重点发展领域,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逐步形成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发挥产业集聚区的载体作用,实施重点项目引进落户工程,对重大招商项目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研发中心引进,优先落实相关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配合,认真组织开展国际招商与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专题招商活动。
(六)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结合其他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建立完善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省相关部门加强配合,针对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点领域,抓紧研究制订相应的信息技术推进计划,以应用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科大讯飞、美亚光电、工大高科等一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有明显成长潜力的企业,予以优先支持,促进企业快速上规模。
(七)加大产业发展投入。省财政根据财力,逐步增加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从国家争取的新增资金投入要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合理调配相关专项资金,加大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
(八)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完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加大高层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建立各类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 
五、规划实施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各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市、县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市、县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省经委。
 
 
 
  
 
   上篇文章:安徽省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下篇文章: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Copyright 2009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6-5311278,5355080,5355386   邮箱:aq307@126.com
地址:安庆市迎江区皖江大道88号绿地启航社1号楼801室   皖ICP备14016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