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落地生根要“以人为本 |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11日 点击次数: |
制度落地生根要“以人为本” 制度如蛛网般严密,为什么有些行为,有意无意中侵害管理系统?其实制度的目的是养成员工良好的习惯。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泰格文化“循环经济”理念的宣贯,有道德感的人很愿意把垃圾按“不可回收物”与“可回收物”分别投置。曾有过苦恼:举手之劳的道德,却找不到体现的机会。社区的分类垃圾筒摆放到楼道门口,厨余与废弃物终于可以科学分置。这是持之以恒的教育使环保深入人心,以人为本的细节到位,环保制度有了生根的基础。 走到湘纸,无论办公室,还是生产区,在湖南常见的二种东西基本绝迹:槟榔渣、烟头。为什么?看细节,曾亲身感受了一次有关“控烟”的细节,受了次最直接的教育。印友三处办公室有条规定,非业务原因,不得在办公室抽烟。 一次午后散会,三四个人走出办公室,刚掏出烟,一旁的毛国新总经理拉了下其中一人,友情提醒“厂区门口白线内禁止吸烟”,大家走到白线外,围着一个垃圾筒,狠狠地抽上几口止了把瘾。急不可耐的烟瘾就这样在细节化的制度面前“和谐”了。排队上下班,有条白线,大家照做就行,所以能自觉并形成习惯。这是创造了执行制度的“傻瓜式”条件。 诱人重奖,红头文件处罚,制度执行不可不谓严厉,为什么还总有人触电?制度中不能缺少对员工执行制度的帮助。现代社会,处处有管理,提倡有序管理。制度层出不穷,成了万金油,甚至部分管理者产生了制度依赖症。一张纸,几个黑体字,外加几句惩罚条例,就能服人心,慑人威吗?为什么有些制度出来会很好地执行,有些制度就是不能落地,或是与良好初衷相背呢?经过专业人员仔细推敲的方案,制定的规定,肯定在专业与责任上绝对是“公平、公开、公正”的,也是“职、权、利”相对等的,为什么还是无法得到积极响应,落实艰难呢?那么,在制度与落实之间,很可能有一环缺失了,那就是制度落地的人性化条件、落实的细节。制度挂在墙上是字,念在嘴上是口号;记在心中是理念;做出行动,才是制度的根本目的。要求大家不吸烟,我领导带头停烟;白线内禁烟,白线外开辟一个吸烟场所,满足瘾君子急需。制度的遵守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 管理出效益,效益是制度“管”出来的,缺少人性化细节的制度,看则人人有责任,流于泛口号化,缺少实际落地生根的土壤,人人要守制度,人人都不守制度时,这个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为什么有些制度,阳奉阴违?制度应当是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为大数人可以执行的,或有条件执行的。而不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泰罗式的精放管理,人们在心理上不再愿意接受了,而选择更为人性化的方式。 强调管理,漠视人的感受,是对制度一种本末倒置的曲解,制度本来是推动工作,提高人心愉悦、工作效率、维持秩序,保持稳定的一种规则。为什么员工自愿留下来加班,是什么在吸引他们?在加班费之外还有什么吗?为什么员工自愿充电,只为了晋升吗?还是因为在职业学院可以参与到拓展训练中来? 履盖的宽度与深度,制度同现实有差距,要对接,靠什么?人性化不是制度的后门,恰恰是制度的情感补丁,后门是破坏规则,扼杀公信力;人性化是让制度有血有肉活化起来,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达到建立制度的初衷。人性本善,制度是用来消灭恶的,把善的一面引导出来,把恶的一面规避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