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小微企业是全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组成。在3月24日上午举办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金融监管、工商联、市场监管等部门都介绍了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并透露了下一步的计划和蓝图。
省商务厅:持续实施出口信保基本风险统保政策
2025年,省商务厅将持续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强化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加强金融赋能,全力以赴推动外贸稳定增长。 2025年,省商务厅将对上年度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下的外贸企业,继续实施统保政策,进一步扩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保险机构加强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精准服务,助力企业防风险、拓市场、稳发展。
同时,发挥安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针对小微外贸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开发,优化融资服务。据介绍,2024年,通过“信保贷”业务共为全省外贸企业提供融资增信金额超80亿元。2025年,将引导银行与信保公司深入合作,开展保单融资增信业务,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针对小微外贸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省商务厅将通过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担保费补贴的模式,推动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融资担保业务,采用纯信用批量担保的方式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预计到2025年底,累计提供融资担保金额将超30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打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堵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一直重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努力打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堵点和卡点,为困难企业纾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截至2025年2月末,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5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42%,居全国前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连续39个月超过各项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2%,新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发放企业类贷款比重达60%。
针对“倒贷”问题,安徽推行无还本续贷政策,全省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达3090亿元,同比增长29%。针对“短贷长用”问题,安徽推广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同比增长20%,占全部流动资金贷款比重达41%。针对“融资难”问题,安徽推动信用贷款和首贷户的拓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同比增长30%,占比升至20.5%,前两个月新增首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9万户。针对“融资贵”问题,安徽开展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专项行动,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7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将保持对民营小微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为安徽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省工商联:让更多民营企业获得有效融资支持
去年10月以来,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省工商联构建与工、农、中、交、建行以及徽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政银企沟通渠道,收集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开展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赋能行动项目征集活动,组织项目路演,招引风险投资。另外,会同徽商银行推出“工商联e贷”专属产品,提升融资效率,推广应收账款质押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服务应用场景,畅通银企对接渠道。
下一步,省工商联将聚焦民营企业融资中的难点、堵点,畅通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让更多民营企业获得有效融资支持。
省市场监管局:“皖质贷”累计提供融资授信82.4亿元
安徽省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在皖各银行机构推出“皖质贷”产品,以企业在质量领域所具有的能力、资信为依据,以信用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给予梯次贷款授信额度,并为企业提供“一户一策”专业化授信服务。目前,“皖质贷”产品已覆盖全省1.5万家企业,累计为391家企业提供融资授信82.4亿元,实现变质量信誉为真金白银。
省市场监管局还加大知识产权质押普惠贷款供给,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资金支持。2024年,全省普惠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358.3亿元,惠及4052家中小微企业。同时,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按照一定比例给予不超过10万元资金补助。2024年,全省兑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补助3700余万元,惠及600余家小微企业。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托融资信用平台设立“皖质贷”业务专区,建立质量要素信息线上采集和共享机制,引导在皖各类银行机构入驻,推动质量融资增信业务惠及更多小微企业。同时,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持续加强政银企协作,鼓励金融机构在产业园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合授信,有效扩大普惠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和惠企覆盖面,以知识产权金融助推企业“知产”变“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