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池州市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获批安徽省创新型城市,这是池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池州市科技创新工作迈入新阶段。
一是强化主体培育,实现科技企业新突破。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拟上市)”的梯度培育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13家,实现三年“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42家。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队伍,持续开展研发投入“两清零”行动,“清零”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活动56家、5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无研发机构18家。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23.7亿元,同比增长16.1%;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13%。重点支持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攻关。2022年以来,全市共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0项。
二是推动平台赋能,打造创新资源集聚新高地。2022年以来,新认定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51家,共建成省级创新平台124家,其中艾可蓝创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国字号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平天湖实验室启动建设,宝镁轻合金公司联合重庆大学潘复生院士团队组建的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落户池州,池州市人民医院联合上海交大郑颂国教授组建医学科学研究院。打造科创飞地,池州(上海)科创中心投入实质性运营,入驻企业33家,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4人、团队3个,招引落户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三是加速科产融合,激发成果转化新动能。出台《池州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池州学院首批赋权1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项,转化金额18.96万元。常态化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院所”活动,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280项和有效技术需求60项。举办安徽“双创汇”活动8场,推动省内外高校和池州市企业精准对接,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40项,项目签约金额达6.76亿元。组织20名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赴企业担任“科技副总”。
四是促进生态优化,营造创新创业新环境。强化人才支撑,新引进高层次人才419人,招引上海交通大学郑颂国教授团队和安徽工程大学林信南教授等57个人才团队成功落户。促进科技金融融合,设立池州太证合高天使基金等天使基金5支,总规模达8亿元;组建人工智能产业基金,规模达5亿元。483家企业列入科技金融“白名单”,获批科技创新再贷款授信额度居全省第3。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全市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家,实现科技企业孵化器园区全覆盖,目前省级以上孵化器在孵企业24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