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以省实验室为引领、省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使命驱动原始创新平台体系,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精神,安徽在全国率先部署开展了省重点实验室重组试点工作,共有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8家单位的61家实验室参与了此次重组。按照“调整一批、整合一批、撤销一批”的重组思路,有57家通过重组,其中“调整”32家、“整合”19家、“撤销”6家,4家实验室未通过重组,拟给予一年整改期。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是全省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汇聚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发展、产出重大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但与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安徽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要求比,还存在学科和领域布局不适应发展需求、产学研融通发展能力不强、前沿属性和需求属性不突出等问题,亟待重组优化。为此,安徽省科技厅专门出台省级实验室体系重组行动方案,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原则,部署推进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一是找准存在问题,在总结实验室过去运行成效的同时,查摆突出问题,提出有效举措,突出实验室不可替代的优势特色;二是明晰发展方位,各实验室坚持对标需求,厘清有组织科研路径,充分论证建设的必要性,建好“安徽队”,办好“安徽事”;三是确立目标任务,聚焦省科技创新发展“336614”重点领域,特别是重要产业链创新链的断链、卡链和薄弱环节,依托省高峰(培育)学科和优势特色专业,加强实验室规划布局;四是优化人员配备,鼓励实验室以老带新,任用中青年学术骨干,外引内培结合,打造高层次人才汇聚平台;五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开展同领域资源高效整合、学科发展和产学研融合,着力打造省重点实验室新样板。
从参加试点实验室评估情况看,近三年,在科技成果研发方面,共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824项、省部级科技项目1696项,经费37.4亿元,取得了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毒品毒物增强基底、方法及仪器关键技术”“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国产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微创治疗体系及临床转化系列研究”等7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6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发表论文9401篇,出版国内外专著19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830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28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担横向合作项目2863项、项目合同经费14.2亿元,转化科技成果496项、转化收入3.3亿元。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048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55人、省级人才计划256人,培养博士966人、硕士7335人。在设备投入和开放共享方面,实验室现有大型仪器设备2495台,仪器设备原值22亿元,对外开放机时近50万小时;设置开放课题743项,开展科普活动1300余场。
从重组成效看,不仅实现了跨学科跨院系资源集成,更推动了跨单位跨部门力量整合,吸收了一些研究方向相近的科研机构、企业等为共建单位。在保留的55家实验室中,占比38%的实验室聚焦“336614”重点细分领域变更了名称,有98%优化调整了研究方向,45%更换了实验室主任,53%调整充实了学术带头人和科研人员力量,38%进行了资源整合。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以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为蓝图,绘制全省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施工图”,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为科研创新主体做好服务保障,在试点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开展余下110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围绕四个“回答好”,从实验室建设运行绩效和基础,重组后实验室的使命定位、目标任务、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和依托单位保障等方面对各实验室重组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加快推动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省级实验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