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培训 项目 资金 信息化 平台
∷ 热门管理咨询
·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总理到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考察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资料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安庆市巨泰商贸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方法
·安徽东皖车桥有限公司
·安庆泽明贸易有限公司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简介
·可研报告用途 
·安徽创辉塑胶有限公司
·安庆市晨阳线缆有限责任公司
 
管理咨询 当前位置: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 管理咨询 >> 浏览文章
深耕普惠金融,助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6日  点击次数: 

 

2013年11月,发展普惠金融首次被正式写入党的决议之中,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之一,过去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多项指标已高于全球平均,在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展望下一个十年,如何着力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网财经重磅推出《共创普惠金融新十年》特别策划栏目,力邀数名普惠金融前沿人物共话普惠金融发展新十年!
过去的十年,是安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一以贯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安徽省情和发展战略,将普惠金融列入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压茬推进,统筹、调动全辖银行业保险业力量,积极协同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全省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8倍,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比重居全国前列,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突破万亿大关,利率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涉农贷款余额2.5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5倍,规模居全国第7。农业保险年服务农户1000多万户次,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宗农作物承保过1亿亩。普惠金融实现“量增、面扩、价降”,可得性不断提升。在普惠金融发展中,在以下六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围绕“科创策源地”定位,悉心呵护科创小微企业成长。准确把握安徽发展定位的重大转型,坚定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主攻方向,先后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38条举措、支持初创期科创企业信用贷款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科创小微企业倾斜,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聚焦初创期和成长早期科创企业,开展了“初创信用贷”“贷投批量联动”“成长接力贷”等试点,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科创企业贷款从2020年末的1525亿元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5425亿元,连续跨越四个千亿台阶,科创企业贷款占比在长三角地区位居前列,普惠型科创小微企业贷款3年翻两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覆盖率从30%提高至70%。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引领,更大力度推进结构优化、服务升级。下力抓好政策触达,与安徽省发改、经信、科技、税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联动,连续多年开展“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的“五进”活动、中小微企业银企融资对接、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系列活动,合力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破题首贷难,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打造“皖美首贷中心”,建设首贷户培育库,发力初期信用培育,近3年累计新增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7.5万户,年均增长46%。优化贷款期限匹配,大力推广中期流贷新模式,推广一年半来,中期流贷余额翻一番,占流动资金贷款比重达36%,上升14个百分点。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余额均为2018年末的3.5倍,明显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适应个体工商户特点的“随借随还”贷款占累放个体工商户贷款比重达七成。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满意度稳步上升。
三是紧扣“农业强省”战略,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能。牢记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开展金融支持种业振兴专项行动和高标准农田“建管合一”保险试点。种业贷款、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达87亿元、110亿元,较年初增长33%、150%,助力安徽建成高标准农田超6000万亩,合肥加快打造“种业之都”。聚焦“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支持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不断巩固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贷款余额664亿元,较年初增长47%。推动金融资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发挥“信贷+保险+担保”组合优势,提供“菜单式”解决方案,支持其更好发挥乡村振兴主力军作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达1043亿元,同比增长34%。
四是深挖农文旅资源禀赋,助力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先行、牵引作用,因地制宜推进金融与农文旅资源禀赋深度融合,助力安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乡村文旅资源加快转化为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制定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指导意见,举办乡村文旅金融合创“千万工程”产融对接大会,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乡村文旅产业汇聚,积极探索可复制模式。如,农发行安徽省分行在黄山市徽州区为“村落徽州”项目提供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3.8亿元,支持流转耕地、茶园、坑塘、滩涂、荒地等各类土地4845亩,支持土地平整、土壤育肥、设施建设等配套工作。针对大型文旅项目运营周期长、前期回报低的特征,指导银行机构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相关项目贷款中期限在10年以上的占比86%,最长可达20年,且还款金额前期少、后期多,大大缓解了项目运营压力。鼓励银行机构支持文化建筑修复提升、建设农耕体验基地、文化研学中心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扶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类贷款余额737亿元,同比增长31%。
五是织密风险保障网,助力守好“三农”基本盘。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暴雨、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安徽农业保险起步早、发展快,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应对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作用突出,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目前,已全面实施大宗农产品保险,种植业、养殖业、林业3大类14个标的21个险种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全省57个产粮大县,非产粮大县主粮作物保障水平通过“基本+补充”方式同步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涵盖茶叶、畜禽、水产、中药材、经果林、大棚蔬菜、山珍等各类标的超110种,基本实现特色优势农产品全覆盖。针对安徽蓄滞洪任务重、波及人口多的特点,选择蒙洼、邱家湖等11处沿淮蓄滞洪区为试点地区,开展“蓄滞洪区农业补充保险”试点,有效填补政府运用行洪等特殊情形的风险保障缺口。联合有关部门实施“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深入探索保险、信贷、担保等紧密合作、多链协同的服务“三农”新路径。安徽农业保险深度1.75%,农业保险密度787元/人,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超90%,超额完成国家提出的1%、500元/人、70%的目标。
六是攻坚关键制度机制,夯实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基础。我们咬定信息平台、信用体系、风险缓释等关键制度建设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坚持科技赋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成并不断完善,已归集40多个省级单位、1000多项涉企数据,48小时内银行响应率达100%,解决融资需求超3万亿元,居全国同类平台前列。纵深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联合地方党政部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挖掘汇集涉农数据,实现资产负债等“硬指标”与道德品质等“软信息”相结合,形成信用评价“安徽标准”,为40万户信用主体发放贷款447亿元,平均利率4.28%,较建设前下降174个基点。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同时推动省财政设立13亿元省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引导基金,各市建立配套补偿机制,真金白银支持普惠金融惠及更多市场主体。
推动金融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普惠金融任重道远,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奋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是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顺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着力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加大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中长期贷投放力度,降低融资成本,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二是把“三农”金融服务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升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投入,助推安徽“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和装备、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全覆盖,探索普惠金融与乡村治理有效结合。不断推进金融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创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努力将“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转化为“安徽样板”。
三是完善普惠保险体系。加快构建以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为主,以“防贫保”综合保险、蓄滞洪区农业补充保险、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为辅,叠加地方政府巨灾保险、创新型商业保险的“一主三辅两叠加”农业保险新格局。增强保险整体定价普惠导向和特殊群体扶持倾向,大力发展“安徽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更好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四是持之以恒抓好普惠金融基础建设。继续深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和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建设,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配套的登记、评估、管理、处置等机制完善,探索线上快捷模式。坚持“数据能力化、能力场景化、场景应用化、应用数字化”的思路,以科技赋能的方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上篇文章:淮南:电力服务“党建+数字化”赋能产业园区管理
下篇文章:安徽:加快打造世界级智能家电(居)产业集群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设为主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6-5311278,5355080,5355386   邮箱:aq307@126.com
地址:安庆市迎江区皖江大道88号绿地启航社1号楼801室   皖ICP备14016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