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安徽自贸试验区一季度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季度,安徽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实现进出口额443亿元,其中出口额343.2亿元、同比增长14.6%;实际使用外资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倍;新增注册企业5049家、同比增长23.9%,实现税收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35.3%,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25%的进出口额、29%的实际使用外资额。13个联动创新区实现进出口额370亿元、同比增长22.8%;实际使用外资额8801万美元。
“我们在全国率先形成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新模式,以‘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模式,有效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慢、国有无形资产处置保值增值风险高等难题,转化审批时间由1年缩短至2个月,已转化技术成果超30项。在全国率先探索形成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衔接机制,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环评排污风险问题。同时设立全国首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为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提供真实应用的示范场景,累计服务企业超500家,促成意向合作70多项,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经济运行亮点对外推介。”省商务厅副厅长、省自贸办常务副主任刘光介绍,安徽自贸试验区探索首创性改革,一季度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8项。
安徽自贸试验区聚焦稳外贸稳外资,着力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同时,聚焦主导产业制度创新建设路径,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44项试点举措落地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
为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安徽自贸试验区下放赋权260项省级管理事项,释放片区及联动创新区改革活力。刘光举例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下放到片区后,审批时限大幅压缩至2天左右,康宁、凯盛、壹石通等企业10多个项目成为首批获益者。另外,安徽自贸试验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人才服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环境吸引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