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培训 项目 资金 信息化 平台
∷ 热门技术创新
·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
·我中心举行中小企业会计文化节大型公益活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
·关于抓紧组织申报《安庆市2019年加快工业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项目筹资的渠道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
·项目投资决策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资料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内容
·陈龙博士演讲
 
技术创新 当前位置: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 技术创新 >> 浏览文章
依靠科技创新化蛹成蝶
作者:佚名  出处:互联网  更新时间:2021年06月30日  点击次数: 

安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关键技术攻坚支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建设为主抓手,推动科技创新聚沙成塔、化蛹成蝶,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2020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8,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从“单项争先”到“全面提升”

  就在上个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成功研制了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其操纵的超导量子比特达到62个,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

  安徽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站位谋划科技创新工作。7年来,共安排专项资金74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创新型省份建设。安徽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设计出台了涵盖创新驱动发展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政策,建立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再支持”的推进机制。

  与“十二五”相比,安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十二五”末的43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754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从“十二五”末的2.8%增加到2020年的4.9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4件,较“十二五”末增长2.6倍;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连续4年“进大于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提升到2020年的60%左右。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成为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科技创新龙头作用,着力打造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示范样板;合肥滨湖科学城挂牌运行,对标国家级新区筹建……

  安徽高规格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安徽创新馆,高质量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安徽科技大市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安徽推出的“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5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入全国推广的首批“全创改”经验。目前,“一室一心一区一城一省”的“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已立柱架梁,“3+4+N”大科学装置集群已初具规模,32家“一室一中心”获布局建设,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加强。

  截至2020年底,安徽已建成各类国家级创新平台210家,省重点实验室17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院士工作站62家。

  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

  2021年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突破100秒时,所有在场科研人员不禁露出微笑、鼓掌欢呼。项目总负责人龚先祖使劲捶了几下桌子,难掩自己激动的心情。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EAST以1.2亿摄氏度的温度,持续“燃烧”了101秒!这一突破,一举将1亿摄氏度20秒的原世界纪录延长了5倍。实现新纪录,进一步证明核聚变能源的可行性,也为这一技术迈向商用奠定了物理和工程基础。

  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密钥分发,将地面无中继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到成功研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从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谱仪等量子测控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到国内首个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实现产业化落地;从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到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正式开通试运行…… 

  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的竞相涌现,同时也支撑引领着安徽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020年,安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772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8559家,较2015年增长2.7倍,居全国第十位,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在安徽合肥,以“芯屏器合”为标识的十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芯”——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加快推进,积极发展129户集成电路企业,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9纳米动态存储芯片实现量产。

  “屏”——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蚌埠玻璃院自主研发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成功国产。

  “器”——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应流集团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合”——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合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获批建设,科大讯飞研制出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华米可穿戴设备销量全球第一。

  安徽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加快部署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研发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2015年以来,省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支持项目1026个,省级财政支持资金15.19亿元,带动市(县)支持资金13.18亿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100.75亿元,项目实施后预计申请专利7500多项,制定新标准2500多个,培养中级及以上人才6700余人。同时,综合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公开竞争、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关键技术攻坚支持体系,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增幅已连续5年保持11%以上增速。

  从“一枝独秀”到“竞相争艳”

  安徽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系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营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我们通过修订出台《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加快修订完善《安徽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发挥法治对科技创新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强化政府创新治理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

  安徽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加快推动科技领域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科技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完善突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导向的奖励体系。”罗平说。

  2013年以来,安徽共出台20余项科技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逐步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技术和产业、金融和资本、平台和企业、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也正加快构建。

  统计监测显示,2019年安徽省创新发展指数113.9,与2015年相比上升4.4个百分点,企业创新活跃度居全国第四位,创新意愿居全国第一位。

  与此同时,安徽全面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合肥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合肥高新区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在安徽,以创新型省份为引领,以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为支撑,皖江、皖北、皖南、大别山区竞相发展、多极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正在构建,逐步形成了“一圈五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发展格局。

  安徽聚焦人才资源,壮大人才队伍,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2019年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为40人年,比2013年增加12.1人年。

  2020年,安徽8位科学家新当选两院院士,在皖院士累计达到38人,共备案院士工作站62家,在皖7名外国专家入选中国政府“友谊奖”。

  
 
   上篇文章:安徽科技大市场长丰市场正式启动运营
下篇文章:金融对接助力科技创新
Copyright 2009 安庆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556-5311278,5355080,5355386   邮箱:aq307@126.com
地址:安庆市迎江区皖江大道88号绿地启航社1号楼801室   皖ICP备14016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