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今年以来,安徽立足自身创新优势,并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不断加大各类创新要素供给,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记者 费宇:我手上拿的是中国科大微电子学院程林教授团队最新研发出来的新型隔离电源芯片,借助于全新的设计理念,它可以大大地提高芯片的转换效率和功率密度,为今后隔离电源芯片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隔离电源芯片在工业控制设备中对于保证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前由于受技术方面的限制,隔离电源芯片尺寸和成本一直降不下来。程林教授课题组创造性利用先进的晶圆级封装技术,不仅完成芯片间的互联,还实现了变压器的绕制,克服了现有芯片设计中需要3颗甚至4颗芯片的缺点,使得隔离电源芯片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中国科大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副院长 教授 程林:这种晶圆级封装特别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在大规模生产的条件下,它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比同款的芯片可能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10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们设备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加长,同时对我们设备的安全使用,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日前这一成就在被称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奥林匹克大会”——国际固态电路年会上得到认可。集成电路是安徽省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政产学研用金”等多要素联动,安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日益加强。仅中国科大近两年就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攻关项目,并在电源管理芯片、宽禁带半导体器件以及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
中国科大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副院长 教授 程林:今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一名高校的科研人员,我想主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敢于创新 勇于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第二方面 我们也要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强调,要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日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吴丽芳研究团队正式对外宣布,他们利用微生物还原合成技术研制出了全球首个微生物新型纳米有机硒肥,这种硒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 党委书记 研究员 吴丽芳:我们从土壤自然界中筛选了几百种的微生物,同时也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进一步改良,使它的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高,它的好处是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成本更低,生产起来更安全。
经过前期多种作物实验,吴丽芳团队研制的这种新型纳米有机硒肥,作物对硒元素的吸收率最高可以提升70%,硒含量达到国家富硒农产品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之前硒肥存在着制作成本高、农作物吸收率低且容易造成面源污染等弊端。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 党委书记 研究员 吴丽芳:种子和耕地问题,是未来我们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所做的也是跟种子相关的工作,我们希望土壤健康,水没有污染,大气也很清新。
今年以来,以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为代表的安徽科研机构就先后在各类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近30篇原创性成果,科技创新策源地地位更加凸显。同时,伴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四梁八柱”的基本成型,全社会围绕科学中心的创新创造激情得到了进一步释放。眼下,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提出要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升级版,抓好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安徽,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
安徽省科技厅 副厅长 夏辑: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抓好重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地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的环境,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