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20年,我省科技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等层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继续发挥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撑作用,助力我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
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介绍,2020年,我省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名,较上年上升2位,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
其中,在原始创新方面,我省通过一系列创新基础的建设,不断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去年,国家实验室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量子创新研究院建设加速推进;我省新认定第二批8家“一室一中心”;新认定4家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大科学装置集群效应也进一步显现。与此同时,“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等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竞相迸发。
技术创新层面,我省也取得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成效。去年,我省获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支持50项。在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医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
一系列科技成果与技术突破,也给我省产业创新和高新企业发展增添“能量”。罗平介绍,据初步统计,2020年,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700多亿元,均较上年增长六成以上,持续稳定实现“进”大于“出”。同时,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较上年净增1923家,增幅达29%,创历史新高,成为安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更已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此外,在区域创新层面,安徽也正持续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十四五”期间,发挥重大专项作用助力科创策源地打造
自2015年起,省科技厅设置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系统部署、集中资源,支持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在重大专项支持下,我省累计创造专利、标准、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7000多项,开发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2000多项,拉动产业投资近600多亿元。
“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发挥省科技重大专项对全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的支撑作用?罗平表示,目前,我省正组织编制《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将对组织实施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进行系统部署。
罗平透露,我省将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协同攻关清单,确定科技攻关重点领域、优先主题。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等重点领域,瞄准“卡链”“断链”产品和技术,部署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低温、超导技术、等离子体推进、高场强核磁、先进激光、电磁防护等衍生技术转化和工程化,引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同时,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方式。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新型举国体制“试验田”。针对不同类型攻关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公开竞争、定向委托、征集揭榜、绩效补助、稳定支持、股权债权等多种资助方式,构建多元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体系。
此外,将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推进。谋划实施新一轮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形成分层支持、梯次接续、科学合理的科技攻关计划体系。大力支持安徽高校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申报承担实施国家科技创新-2030专项、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扩大安徽科技创新在全国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