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50亿元。”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18日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强化原始创新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源头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相继获批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此基础上,启动建设14家安徽省实验室和14家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先锋队,在量子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在当日“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罗平介绍了该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成就。
例如,强化原始创新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刷新多项世界纪录。研制并发射成功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无中继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正式开通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今年,首次实现高保真度32维量子纠缠态,创造世界最高水平。被称为“人造太阳”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多次刷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取得国际核聚变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首个大型超导磁体线圈竣工交付等。
在推进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十三五”以来,安徽持续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围绕新兴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需求,实施906项科技重大专项和1388项重点研发计划,财政支持经费达201390万元。
目前,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芯屏器合”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安徽的崭新名片。此外,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五年来,安徽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1倍,2019年累计达到6636家,今年有望突破8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