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桐城市商标品牌建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对比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企业品牌“多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让桐城品牌由多变强?连日来,记者跟随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进行了调查。
品牌之路
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六月底,桐城市有效商标注册量9353件,位列全省县级第四名,其中,拥有驰名商标17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桐城市还拥有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7家。
近年来,该市把“质量兴市”和“品牌兴市”提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制定了《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桐城市十三五商标战略规划》,推动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
该市在一批商标骨干企业影响下,桐城的羽绒家纺、输送机械、刷制品等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争创了安徽省羽绒家纺行业、安徽省输送机械行业、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刷制品行业和安徽省制盖业(桐城大关)四个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基地现拥有商标954件,驰名商标8件。通过基地建设,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趋势。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品牌利用上,该市挖掘和充分利用商标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在全省率先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积极开辟企业融资贷款的新路径,引导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利用商标专用权进行质押获取贷款,把商标无形资产变成真金白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近十年来,该市共有31家企业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42件,融资18.4亿元。部分市场主体对商标品牌价值及其附加值认识明显提高,商标品牌运用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多而不强
桐城市商标品牌建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是对比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企业品牌“多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引起了桐城市人大关注。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有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尽管桐城当地企业的商标意识、创牌意识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企业的创牌意识还不是很强,许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商标品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一些企业重生产、不重商标,对争创名牌优质产品不主动,质量意识不强,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7件,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但是相比其他经济发达的县市,商标数量比例仍较偏低。况且很多商标都是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才注册的,有的即使注册了商标,也没有很好地宣传、运用、保护,发挥好企业商标的品牌效应。”
据了解,目前,该市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54500户,拥有注册商标9353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1716件,与其他发达县(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商标注册数量整体仍较偏低。目前,该市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制造加工和配套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商标品牌质量不高,国际商标品牌欠缺,产品“走出去”的压力很大。
“在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宣传和推介方面,相关部门存在用老方法服务、引导企业创牌的情况。”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面对桐城市54500户市场主体,在服务和指导品牌创建上仅靠市场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目前,桐城市仅有一家商标代理服务机构,且服务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尤其在服务注册国家商标时更是力不从心。
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工作人员坦言,目前少数企业商标意识和争创品牌意识不强,对品牌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产品有销路就行,缺乏申请商标和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制刷、口罩、塑料制品等集聚产业驰名商标欠缺,培育力度有待加强。”这名工作人员说,服务尚有欠缺,在部门联动和发展商标中介服务机构上还有短板。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该市仍存在著名商标被其他企业抢注的情况,这也意味着长期培育形成的品牌价值打了折扣。“公司商标被他人注册,影响公司申报驰名商标。”一家公司有关主管说,目前,他们正在走相关程序,希望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扫除公司申报驰名商标“路障”。
破解良策
如何让桐城品牌由多变强?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广泛调研,寻找破解良策。
专题调研组成员认为,首先桐城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成立商标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和调整商标战略规划以及年度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在帮助企业培育品牌的同时,更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企业创立名牌,加大力度帮助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有关部门要全程指导企业创建品牌工作。政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完善本地支持政策、落实创建扶持政策上下功夫,为企业创牌增添内生动力、创造外部条件。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商标品牌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品牌培育提供支撑。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部门,也可以先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岗位,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负责商标品牌和专利的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要通过培训等多途径帮助企业提高创牌意识,变“要我创”为“我要创”,练好企业内功。“在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围绕‘三品一标’,发挥桐城市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的优势,及时注册更多商标。”专题调研组成员说,还需要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商标品牌。
加强服务力度,探索引入代理机构,这是培养企业品牌一条重要路径。专题调研组成员说,大力发展商标中介服务机构或积极引进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型商标品牌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申请、转让、变更、品牌运营策划、推广宣传等全方位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同时要高度重视商标品牌中介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商标代理组织行为。探索建立商标品牌中介服务体系,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商标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发挥中介机构在商标注册、培育、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