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搭建产销平台,多向发力、长效坚持,终于在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取得1.8亿元骄人成绩。
建立长效机制,扶贫产品认定多。首先,县扶贫办两次印发《关于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对乡镇扶贫产品认定工作进行前期布置,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转发推广,使群众熟知。其次,对本县带贫企业、带贫主体的产品销售情况、带贫情况开展扶贫产品摸底。再次,组织编制扶贫产品认定资料汇编,对全县20个乡镇具体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经办人员充分熟悉申报流程,清楚了解认定注意事项。最后,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和带贫情况等实情进行两轮审核,提高扶贫产品认定通过率。截止8月28日,全县各乡镇共上报163个扶贫产品,其中有3个优质扶贫产品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4个产品正在国家层面公示,138个产品通过省级审核,12个产品通过市级复审。
建立长效机制,扶贫产品认定多。首先,县扶贫办两次印发《关于开展扶贫产品认定工作的通知》,对乡镇扶贫产品认定工作进行前期布置,同时通过网络平台转发推广,使群众熟知。其次,对本县带贫企业、带贫主体的产品销售情况、带贫情况开展扶贫产品摸底。再次,组织编制扶贫产品认定资料汇编,对全县20个乡镇具体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经办人员充分熟悉申报流程,清楚了解认定注意事项。最后,组织专人对申报材料和带贫情况等实情进行两轮审核,提高扶贫产品认定通过率。截止8月28日,全县各乡镇共上报163个扶贫产品,其中有3个优质扶贫产品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4个产品正在国家层面公示,138个产品通过省级审核,12个产品通过市级复审。
打造示范基地,扶贫产品品质好。2020年,怀宁县为发挥产业基地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打造一批消费扶贫示范基地,通过政策引领,解决贫困村扶贫产业产销不畅、有产无销的难题。江镇镇新合村黑木耳种植基地,是怀宁县首家消费扶贫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02.5万元,占地10亩,建有10个生产大棚和3个木耳晒棚,可年产菌棒200万棒,预计年生产总值达500万元,销售收入200万元。目前江镇的黑木耳不仅在县内小有名气,产品更是远销省外。目前,全县已建起2家消费扶贫示范基地,19个贫困村也在积极申报消费扶贫基地。
搭建展销平台,扶贫产品现场卖。扶贫农产品因为缺少包装手段、缺乏宣传推介,很多都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怀宁县通过搭建产销平台,举办产销对接会,让扶贫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了广阔市场,做到“产、供、销”有效衔接。截止2020年8月底,怀宁县共举办了2场县级层面的消费扶贫现场会、14场乡镇层面的消费扶贫产销对接会,创造了现场签约1.8亿元,现场交易达2309万元的销售奇迹。带动贫困户5502人,人均增收2959元。
网红直播带货,扶贫产品线上卖。怀宁县通过政府搭台、农产品唱戏,联合直播平台、电商企业、直播网红、传统零售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媒体和自媒体,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采取“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直采直销方式,鼓励贫困户、带贫企业和带贫主体与“益企播”直播平台开展深度合作,让扶贫农产品在九个挑夫、邮乐购、农村淘宝店等电商平台上线销售。据统计,截止2020年6月底,怀宁县通过电商平台共计销售扶贫农产品114.4万元。
开辟专柜、专区,扶贫产品入市快。怀宁县积极对接全县大型商超,在各大连锁超市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本县特色优质扶贫农产品。
目前,怀宁县规模最大的超级市场——永丰超市已开辟了2个扶贫农产品专柜,县电子商务中心在县城新建1处“徽味怀宁”扶贫农产品地方馆,20个乡镇都在商超建有扶贫农产品专区。打通扶贫产品入市通道,让扶贫农产品能及时从田间地头走向市场、走向餐桌,不仅解决了扶贫农产品“卖给谁”的难题,还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落实“八进”、“四送”,扶贫产品销路宽。怀宁县积极发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结对帮扶联系人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购买扶贫产品。帮助本县扶贫农产品进平台、进市场、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院校、进高速、进餐企,鼓励本县各类网销平台设立“以购代捐”电商扶贫专区等。汛情期间,县工商联、县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紧急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消费扶贫爱心行动的通知》,动员全县会员企业和工会会员积极参与消费扶贫爱心行动。发动企业参与消费扶贫购买滞销产品,共计21.0237万元。8月份,县工会与县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贫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通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积极创新消费扶贫方式,共发动13266名会员参与消费,覆盖190多个单位,消费扶贫农副产品397.98万元。截止2020年8月底,全县共帮助销售扶贫农产品2309万元,签订扶贫农产品协议1.8亿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911元,人均增收29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