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省建设再出新举措。记者日前从省经信委获悉,我省将紧扣新企业、新制造、新供给、新路径、新机制五大关键环节,以此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以更好的产品、企业、产业,更多的制造强市、强县、强区,支撑制造强省建设。
培育新企业。坚持 “抓大扶小育特色”,大力组织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2021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万户;每年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0户,打造一批行业“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引导行业骨干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走出去”,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联盟、参股控股等方式,面向两个市场,配置两种资源,打造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等。
发展新制造。 “点线面”三维发力布局智能制造,深入开展 “机器换人”行动,加快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六类关键技术装备”,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产业基地等。
增加新供给。把提升制造业产品供给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和 “安徽工业精品培育行动计划”,每年培育省级新产品500项、工业精品100项以上,打造一批质量品牌标杆示范企业等。
探索新路径。提出“互联网+制造”“基地+基金”“龙头+配套”“存量+增量”“集约+循环”五条发展路径,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5年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实现全省规模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分行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智能语音、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同时瞄准10年甚至20年后的未来产业方向,及早谋篇布局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
建立新机制。加快建立省级层面的沟通协调、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业云平台、企业减负综合平台“两大平台”的统筹协调作用,探索开展“中国制造2025”安徽县(区)级试点示范,建立健全“制造强省系列政策进万企”工作长效机制,总结推广各地推进制造强市、强县、强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引力,激发企业动力,凝聚各方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