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由上而下法”是指首先假设出最后会发生某一种不良状态,从这个不良状态开始,考虑引发这种状态的诱因,从而制定预防策略来防止问题发生的方法。
防范潜在问题的由下而上法与由上而下法的区别在于前两个步骤,而最后两个步骤完全相同。因此,运用由上而下法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的步骤如下:
第一、首先假设自己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况。
第二、分析引发这种不良状况的诱因。
第三、拟定不良状态发生的策略,并排除可能使潜在问题显在化的诱因。
第四、预先拟定好不良状态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为了说明这种预防方法,我们以微信公众号职场小老虎中的“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为案例进行分析。
由上而下法的第一步骤是假设一种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某些情况下高生产率可能是企业在市场上超越同行竞争对手的重要优势,而高效率来源于高的工作积极性。
尽管当前企业员工保持的生产效率并未使企业业绩受到重大影响,但由于整体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竞争劣势已经逐渐地暴露了出来。
第二个步骤是分析不良状态的诱因,这时需要思考的是什么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经过分析,感性的咨询家可以获得如下原因:
1、本企业的工资没有竞争对手高,导致员工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
2、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了高效率的员工与低效率的员工一同吃“大锅饭”的局面,导致谁也不愿意多干的状况。
3、公司的工作流程太繁琐,导致员工不能简洁高效地完成任务,最终导致员工积极性低下,处理问题不公平、公正,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
4、监管人员素质低下,处理问题不公平、公正,导致员工心理不平衡。
5、员工个人的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导致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下降。
在分析了不良状态出现的诱因之后,进入第三步,即制定预防策略,排除这些可能发生的诱因。
假如是本公司的工资低于竞争对手的工资,则可以通过适当给员工涨工资的方法来解决。面对“吃大锅饭”的局面,可以通过严格绩效考核,给予积极性高、工作效率高的员工更多报酬,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假如是因为工作流程繁琐,企业可完善、简化工作流程;监管人员不能公平公正对待员工时,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使监管人员在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假如是员工能力与工作岗位不匹配,企业不妨安排一些相关的业务培训课程,同时对其加以鼓励,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第四个步骤是预先拟定的当不良状态发生时的应对策略。很多情况下,尽管我们已经考虑和分析了众多引发某种不良状态的原因,但这些诱因并不能囊括一切可能性。
因此,我们不妨思考一下真的发生了不良状态时,自己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去解决问题。
事实上,解决防范潜在型问题的由上而下法和由下而上法在预防问题发生的过程中并没有特定的适用界限。对于一个问题既可以用由上而下法,也可以用由下而上法,感性的咨询家认为关键取决于问题解决者对两种方法的掌握程度。
企业的管理者们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训练来强化自己对两种方法使用的熟练程度,进而预防问题,使企业始终保持健康的发展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