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民营企业所受关注再次升温,多位代表及委员都提出要为民营企业减负,降低发展成本。一来是因为多数代表或委员本身就来自民企,为自己“代言”无可厚非;二是民企毕竟言论自由些,乐意与媒体交流。但最根本的原因可能还是民企的负担确实太重,遭遇的无形门槛太多。
最大的门槛就是国企和民企的不平等。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万科宝能之争,万科王石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及,不欢迎民营企业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是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王石称,根据他的设计,万科就应该是混合所有制,“里头要有民营的活力,要有外资的规范成熟,当然也要有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国有企业的成分。”
后来王石就上述言论向公众道歉,不过这可以看成王石的真心话。房地产是过去十年最炙手可热的行业,土地是最稀缺的资源,而稀缺往往只能以权力去调配,政商关系就尤为重要了,“老江湖”王石绝对深谙其道。说句实话,无论是眼界、能力还是悟性,王石都要高出普通企业家一大截,这次可能是逼急了才说出令公众不悦的话,可见国企和民企的自带资源禀赋相差太大。
几个月前,福耀玻璃曹德旺去美国投厂,也是说了一堆关于税负的话,引起无限唏嘘。好多民营企业家都觉得自己头上有一个天花板,都觉得自己特别累。
对民营企业深有研究的作家吴晓波曾说过,民营企业面临很多困境,第一个困境是所谓的“楚河汉界”,就是在中国这个商业环境中存在着两种资本形态的企业,一种是国有资本,一个是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他们有时候不处在同一个战场上,国有企业是在上游地区,就是在资源型、能源型一些产业中,民营企业在中游和下游的消费型产业中。
的确,现在国内发展得比较好的行业,要么在新兴行业,要么在轻工业、服务业,不要说电力、石油、航天、军工这样的高端行业,就是常规的大型工业设备的也少见民营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行业市场没有完全开放,另一方面也是民营企业不愿意投入,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而是中国民营企业太年轻了,技术储备、人才储备都不够。
中国的民营企业别说航天这种非常高端的行业,就是常规的大型工业设备领域,也没有几家企业愿意投入。说实话,这种行业也没有几家民营企业能投资得起的,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中国的民营企业太年轻了,20年的积累太少了。高端行业投入高、风险大、国际竞争激烈,门槛越来越高,关键是在产品还不成熟的时候如何打开市场。国企因为历史的原因有人买单,民营企业谁来买单?据说上海电器最早开发30万千瓦级的汽轮机时,当时别说卖,就是白送别人也不敢要,最后是电力部硬逼着上马了几个项目,验证了可靠性,现在中国的汽轮机在世界上销路也渐渐打开了,120万千瓦级超临界汽轮机也已经开工建设。
现在,民营企业还有这样的机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