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制造业转型之年,这一年里,民营企业正经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
今年是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制造业能不能通过技术变革与创新,逐步实现智能制造,使中国的制造业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为全面实现“工业制造2025”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和明年是关键的两年。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会引导更多的民营企业提质增效,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12月17日,以“智造中国:新制造、新变革、新驱动”为主题的2016年中华工商时报年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如何使制造业通过技术变革与创新,逐步实现智能制造,使中国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从而推动供给则改革,为全面实现“工业制造2025”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在国家制造业政策的引导下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多维解读。
“把创新作为‘十三五’战略任务中的第一篇,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在中华工商时报年会上演讲指出。
“我们现在面临的难题是传统的比较优势在迅速丧失。我们过去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的,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是相当丰富的。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的提高,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这使得中国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成本迅速提升。根据美国波斯顿咨询集团最新研究,中国的制造业的成本和美国制造业成本的差距,已经在10%以内了。所以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成本优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别我们制造业的竞争力在迅速下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中国在传统比较优势丧失的过程中迅速建立起新的动态比较优势,而这种动态比较优势是建立在创新驱动基础上的,建立在高附加值基础上的。”徐林表示。
不过,在经济学家辜胜阻看来,创新之外,体制和郑商关系也是影响民营企业的重要力量。
“实体经济投资越来越冷,金融投资越来越热。有些老板讲,辛苦十年办个厂,不如京沪买套房。经济存在过度金融化的倾向,特别是脱离了实体经济也不是好事。要让民企有空间投资。现在争论比较多的是挤出效应,政府的公共投资挤出,我们要变挤出效应为协同效应,大家一起投。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它有空间,变挤出效应为协同效应。要让民企有钱可投资,让民企有动力、敢投资,想投资。如何让民企迫切面临的转型的火山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变新,变快,变优,变精,变长,变绿,改变脱实向虚由内向外的趋势。有空间投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把挤出效应变为协同效应。让民企有钱可投,再有有动力想投资和敢投资,特别是总书记在民间工商联会议上讲出,我们要构建新型的亲、清的政商关系。”辜胜阻表示。
会议还探讨了如何科学准确的判断今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权威深入准确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央各项重大政策、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家找准企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建言献策,并锁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对“供给侧改革攻坚”大背景下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