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企为何不愿投资?
从实地专项督查到国务院常务会议研讨,加之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面对陷入困境的民间投资,中国政府频频发力。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仅为3.9%,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7.5个百分点。急剧下滑的民间投资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们不愿意投资了吗?
“现在拿着钱不知道该怎么投资,这个是焦虑症。”浙江固力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哲告诉记者,投资意愿仍在,信心却不见了。
在郑哲看来,曾经让民间投资收益的制造业、房地产和矿业,如今只能望而却步。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未减,去产能去库存任务艰巨的大环境下,“很多以前可以投资的行业,因为回报率降得太厉害,都不敢再投了。”
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云摄资料图 中新社发 张云摄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表示,受经济周期影响,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而民营企业不比国有企业,有亏损如果无法弥补,必然要先保住企业自身规模,选择退出投资市场。
除了能投的不敢投,想投的投不了亦是民营企业家们的“焦虑”所在。范晓忻表示在教育、医疗卫生、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等领域,民间投资有明显的投资障碍,“受政策制约没法投。”
“最想投资的行业都受到限制。”有切身感受的郑哲一直想投资学校和医院,却苦于没有通畅的渠道。
尽管政府一直在推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试图突破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各种限制,但企业家们也有“焦虑”。
“有的PPP项目在谈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等真正投钱进去了,才发现很多不利条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都冒出来了。”郑哲认为,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翼龙贷董事长王思聪则表示,民间资本相比于政府资本,处于弱势群体,即便出资比例相当,政府却拥有更多隐形权利,更大话语权。
针对上述“病根”,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彭红枫指出,提高中国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和动力,关键要解决民间投资收益率过低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将国有资本投资效率较低的行业逐步让渡给民间资本,给予民间投资可预期的投资回报和较宽松的投资环境。
经济学家张连起认为,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合作中必须要体现政府诚信,建立违约问责制度,体现平等待遇,增加企业的公平参与感。
企业家信心则被彭红枫看作是未来民间投资回稳向好的关键,“政府需要在稳定金融市场,推动国企改革,保障民营经济的竞争地位方面下足功夫,明确支持民间投资信号,落实支持政策,来打消企业家们的焦虑心态。”